相逢首人漆双瞳,衣衫零落迎秋风。
甘将百骸作泥土,冷笑万事如展蓬。
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
正音却作画线悬,两手枕胸泪如洗。
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
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
《送鄱阳复道者》是宋代释智愚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索和对时代的反思。
诗中以相逢的首人漆双瞳为引子,描绘了一个衣衫零落、面容疲惫的形象,迎着秋风。这种形象隐喻着一个在世间受到磨难和折磨的人。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看法,愿意将百骸归于泥土,对世事漠然冷笑,将一切皆视为浮云。
诗中提到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这是诗人对于时代的批评。祖道薄如纸意味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逐渐淡薄,瓦缶雷鸣则象征着社会喧嚣和浮躁。
然而,诗人并非完全绝望,他认为正音却作画线悬,这是指真正的声音、真理被掩盖,不为人所听闻。诗人枕胸泪如洗,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真理,即使如同进入魔宫和虎穴一般危险。
最后两句"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山穷桥断意味着困境之中才能找到出路,伎俩尽时方见伊则是指等到一切都尽头时才能见到真正的出路和解脱。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痛苦和对于真理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形象和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生的思索。整首诗既有对于世俗的冷嘲热讽,又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白首名郎有几人,双旌昼锦不如君。楚江萍暖烘朝日,玉女衣轻挂晓云。极浦仙舟烟澹澹,高秘郡阁叶纷纷。政成更与他州别,从古宜阳重艺文。
佛性戒珠心地印,淫坊酒肆光迥迥。宝寿见他打一拳,从斯脱却劳生病。
鸾孤凤支。而今怎忍轻抛掷。知他别后谁怜惜。一味凄惶,辜负我思忆。云山万叠烟波急。短书频寄征鸿翼。相逢后会知何日。去也奴哥,千万好将息。
忽忽春将暮,俄过三月三。草谁怜益母,花自媚宜男。乍到寻巢燕,初眠上箔蚕。新茶与稚笋,乡味忆江南。
风尘万里损光辉,旧面相逢却讶非。在路定留经处咏,还家犹着去时衣。久留远土虫蛇杂,忽解高罗燕鹄飞。尚念梁园三二客,与君同去不同归。
深闺美人春睡起,侧倚银台注秋水。鬅松两鬓雾半垂,欲下犀梳不能理。春云暖雨桃胶香,调兰抹麝试新妆。岂无膏沐污颜色,思此佳人日断肠。君不见望仙结绮螺千斛,隋家但写双蛾绿。白发宫人奈老何,转头依旧庭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