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欲求吾志,时方摭我华。
强将愁出塞,空得病还家。
日转山河暖,风含草木葩。
胜游思一往,不敢问三车。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送契丹使还次韵答净因老》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中文译文:
老欲求吾志,时方摭我华。
强将愁出塞,空得病还家。
日转山河暖,风含草木葩。
胜游思一往,不敢问三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写的作品,题目是《送契丹使还次韵答净因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年老时期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第一句"老欲求吾志,时方摭我华"表达了作者年老之时仍然渴望追求自己的志向,但光阴飞逝,时机已经不再青春。"时方摭我华"意味着时机已经将自己从青春的花朵中采摘出来。
第二句"强将愁出塞,空得病还家"描绘了作者在壮年时期奋力挣扎,为国家出征,但最终只是带着忧虑和病痛回到家中。这句话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和个人的无奈。
第三句"日转山河暖,风含草木葩"描述了四季更迭,自然界的变化。山河逐渐回暖,风吹拂着新生的草木。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前两句的沉重对比,展示出生命的持续和希望的存在。
最后一句"胜游思一往,不敢问三车"表达了作者对胜利之后心境的思考。虽然胜利了,但作者却不敢去追问功成名就的奖赏,而是思考自己曾经的游历与奋斗。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功利和权位的超越,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王安石在年老之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功利世界的超越。通过对时间的感知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怀。
我渡溪山寻荒村,群峰势若万马奔。酣酣春色雪初霁,霭霭野气山犹昏。琼楼金阙涤地尽,松柏半带斤斧痕。要还清净扫尘俗,一炬劫火安得焚。行人鞠躬下马拜,仙都妙理吾能言。威神可畏凛如在,有台今亦祠轩辕。当年垂衣正南面,制作取尽坤与干。凿开鸿荒肇人纪,首为区宇立本根。
天资权谲性圆通,相业开元治效中。至死未能忘故智,乞铭犹自算燕公。
梓潼名郡蜀川东,忽秀佳莲绀宇中。褭褭修茎孤引绿,盈盈双蕊怪分红。绛跗相倚凝新露,紫菂交垂向晚风。爰考瑞图观美应,柳州嘉产实难同。
佛祖由来总是冤,电机旋处直如弦。金毛若解和声拶,月裹麒麟笑揭天。
意行到愚溪,竹舆鸣担肩。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传。柳侯不可见,古木荫溅溅。罗氏家潇东,潇西读书园。笋茁不避道,檀栾摇春烟。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藓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嵌宝响笙磬,洞中出寒泉。同游三五客,拂石弄潺湲。俄顷生白云,似欲
问东君识我,应怪我,鬓将华。甚破帽蹇驴,清明无酒,寒食无家。东风绿芜千里,怕登楼、归思渺天涯。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日长孤馆小窗纱。新火试团茶。想明月湾头、家家笋蕨,井井桑麻。年华不饶倦客,早青梅如豆柳藏鸦。欲逐梦魂归去,客窗一夜鸣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