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锱铢较两州。
身向宦名虽黾勉,性于人事岂雕锼。
但思簿领忙时俗,便觉溪山静处优。
荔子满盘宁易得,与谁频宴岭边楼。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送戚郎中》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心清淡本如秋,
何必锱铢较两州。
身向宦名虽黾勉,
性于人事岂雕锼。
但思簿领忙时俗,
便觉溪山静处优。
荔子满盘宁易得,
与谁频宴岭边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曾巩追求宁静、淡泊的心境和态度。他认为自己内心深处本来就像秋天一样清淡无华,不需要过分计较功名利禄。虽然他在宦途中勤勉努力,但他的本性不愿过多地参与世俗之事,对于权谋斗争不感兴趣。他更喜欢思考书籍和文化,觉得在繁忙的社会中,只有在宁静的山水之间才能找到真正的优雅和安宁。对于一盘满满的荔子来说,并不难获得,但是他更想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山间楼阁中共同宴饮。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曾巩追求宁静和淡泊的心境。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内心的清淡和世俗的繁杂,表达了对权力和物质追求的淡漠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优雅和安宁只存在于山水之间,而不是功名利禄中。诗中的荔子和岭边楼都是象征,荔子代表着世俗的物质享受,岭边楼则代表着山水之间的宁静享受。诗人更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山间楼阁中共同欢宴,以此表达了对于心灵交流和共享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揭示出曾巩独特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以及对于追求宁静和真正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首具有典型宋代文人特色的诗词作品,展现了文人士人追求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远离世俗纷扰的情感。
危微精一,传之在心。二典勋华,光于有临。大原自天,端倪孰寻。岂无畴咨,培高浚深。寝明以昌,举元难壬。烝哉明良,嗣此德音。匪鉴而讽,匪扆而箴。启迪在初,有开宸襟。岩廊南风,{珍去王加衤}衣鼓琴。渊跃籋云,匣铏发镡。达其己充,泽彼苍黔。王度之恢,如玉如金。进而虞
治疾如治盗,要使复其常;藉曰用戈矛,全之宁欲伤。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忿,直欲事欧攘?欧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华陀古神医,煎浣到肺肠,取效虽卓荦,去死真毫芒。君审欲除盗,惟当法龚黄,抚摩倘有道,四境皆耕桑。我亦以治疾,不减玉函方。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坂乞新篇。除书近拜侍臣去,空院鸟啼风竹前。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诵史胸翻海,谈兵气拔山。奔驰非得已,矍铄未容闲。瓜戍开年赴,梅关趁腊还。同僚如问我,炊玉待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