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钱文季国博赴召》

每向招贤看典刑,中间人物似零丁。
只因朋党排诸老,无复纷纶任五经。
一节何如归帝所,赐环元不为郎星。
古来官职论车斗,只有忠嘉可篆铭。

作者介绍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钱文季国博赴召》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钱文季国博应召而去的情景,抒发了对他的赞扬和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每次招贤士才召见,中间的人物似乏味。
只因朋党排斥老臣,不再有丰富的讨论和经验。
一个人才如何归于帝王,赐予的官职并非高贵。
古代官职论英勇忠诚,只有忠诚可刻铭在历史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行的形式表达了对钱文季国博的赞扬和思念之情。诗人描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场景,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他认为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朋党之争排斥了许多有才能的老臣,导致政治空虚,无法进行有效的辩论和决策。诗人希望钱文季国博能够在帝王那里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机会,以施展才华。

诗中提到赐予的官职并非高贵,强调了官职的价值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个人的忠诚和奉献。古代的官职评价标准是忠诚和能力,只有那些忠诚于国家和君主的人才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整首诗抒发了对钱文季国博的赞扬和对时代政治局势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朋党之争的忧虑,希望通过努力选拔更多的有才能、忠诚的人,来改善政治环境和推动国家的发展。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认为官职应该以忠诚和能力为基准,而非其他因素。

该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了宋代士人对政治现象的关切和对人才选拔的期望。通过对具体情景的描绘和对官职评价标准的思考,诗人深入思考了政治和社会问题,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 《嘲聂崇义》

    近贵全为聩,攀龙即是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

  • 《子夜四时歌八首》

    春歌朝朝听鹊报,日日掩重闱。莫踏门前草,留踪待郎归。

  • 《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

    讲习岂无乐,鑽磨未有涯。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 《过宜福桥》

    水乡泽国最输农,无旱无乾只有丰。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是田是沼浑难辨,何地何村不一同。若遣明年无种子,却愁闲杀雨和风。

  • 《和李果州同游茅山赠》

    我家荆溪东,矮屋八九间。石田人不耕,自占水一湾。十年去城市,乐此清昼閒。饱闻西州英,奥学窥孔颜。见贤岂无时,洋开水潺潺。朅来洁齐俟,一语开冥顽。锦机神所秘,启示不吾悭。追随妙高如,勇往不作艰。蹇步驱弗前,逸驾杳难攀。惆怅默无言,诗卷惭空还。三茅在何许,天末

  • 《喜刘宝学彦修得归因叙初时凄怆之意十首》

    病起回思欲去时,菟裘重到倍依依。青苔一径空行迹,门掩残阳翠碧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