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胡人谓犀为黑暗。
)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
(乔受知于吴丞相,而施州风土大类长沙。
)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送乔施州》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恨无负郭田二顷,
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
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
(胡人谓犀为黑暗。)
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
不应万里向长沙。
译文:
悔恨无法赠送给郭田二顷的土地,
只有空有载满行李的五辆车。
江上的青山横亘着陡峭的断崖,
云间的小路蜿蜒曲折,像蛇一样。
鸡鸣声传来,黑暗中传递着蛮荒的物产,
(胡人把犀牛称为黑暗。)
蜜蜂嗡嗡作响,采集着黄连的花蜜。
我共同怀疑河南门下的客人们,
难道他们不应该向长沙行进万里吗?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送别乔受知去施州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苏轼对乔受知的深深怀念和惋惜之情。他悔恨自己不能把郭田的土地赠予给乔受知,只能空有载满行李的车辆。描绘了江上青山的壮美景色,以及云间的曲折小路,给人一种飞蛇蜿蜒的感觉。鸡鸣的声音穿过黑暗,传递着蛮荒之地的物产,蜜蜂忙碌地采集着黄连花的花蜜。最后,苏轼对河南门下的客人们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不应该像乔受知一样,向着长沙前行万里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意境描绘了送别乔受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之情。他用"恨无负郭田二顷"表达了自己无法将土地赠予乔受知的遗憾,以及"空有载行书五车"的形象描写了他送行时的悲伤情绪。江山壮丽的景色和曲折的小路,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曲折与变幻。最后,通过描写鸡鸣和蜜蜂采蜜的情景,展现了离别场景中的喧嚣与寂静。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精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无奈,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南朝山色近移家,朱雀桥通路狭斜。宛水月从江树出,敬亭云被苑墙遮。横舟渡口寻桃叶,沽酒村边问杏花。闻道章台街畔柳,不堪系马只藏鸦。
黄麻宣命出微垣,荣宠新瞻八座尊。天子再令开幕府,威声先已到辕门。遥飞羽檄收残寇,却放诸军入旧屯。应共成功窦车骑,归来麟阁拜深恩。
闻说海棠开尽了。怎生得、夜来一笑。颦绿枝头,落红点里,问有愁多少。小园闭门春悄悄。禁不得、瘦腰如袅。豆蔻浓时,酴醿香处,试把菱花照。
踏破苍苔马有声,百金一诺不寒盟。挥犀议论高流辈,落笔典刑追老成。犯雪方知松节直,截河不变济流清。论交独许吾同调,翻覆从渠自世情。
仕宦遍四方,每出归愈贫,寒暑更质衣,笑倒邻里人。今年作史官,坐糜太仓陈;无如思归何,日夜望绝麟。区区牛马走,龊龊虮虱臣,恩深老不报,肝胆空轮囷。
读了碑文读祭诗,冷看遗像立多时。郎当岭上生云处,山鸟山花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