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中文译文: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我吃着稀粥,中午无法品尝美味;夜晚炉中无炭火。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白天我躲避在席子上,狂烈的风吹袭帘幕。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你劝我不要厌弃这种生活,为什么你还要叹息呢?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长年来作客在外,尘土弥漫,没有妻子来帮忙做饭。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他们对我寒暄慰问,安慰我已经白发苍苍,而我弟弟即将成为举人。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岁月匆匆又一年晚,我想回到淮水和洪泽湖畔。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古人一生中只养活一天所需,不用成为高官显爵。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田园生活需要辛勤劳作,我渴望回归田园耕耘灌溉。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我已经行动了,朋友你说得没错,但时光还不适宜嬉戏玩乐。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虽然背负着米袋,但我还有多余的力量,怎能没有读书为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读书学习的渴望。
诗中的"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表达了作者贫寒的生活状态,他只能吃稀粥、午餐无法吃到丰盛的菜肴,夜晚没有炭火取暖。这种生活的艰辛使他感到疲惫和无奈,但他却劝告自己不要厌弃这种生活,同时质问朋友为什么还要叹息。
诗中的"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表达了作者长期作为官员在外漂泊的辛酸,没有妻子来帮忙做饭。他感叹自己的孤独和辛苦,同时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诗中的"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他的弟弟即将成为举人,这让他感到欣慰和自豪。
诗中的"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他希望能回到淮水和洪泽湖畔,重新体验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中的"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方式的推崇,他认为古人能够以简单的生活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追求权势地位而放弃了田园生活。
诗中的"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的肯定,他愿意回归田园,亲自耕耘灌溉土地。
最后两句"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行动的决心和对时间的珍惜,他认为时光宝贵,不适宜用来嬉戏玩乐。虽然他背负着米袋,但他仍然有余力去读书学习。
整首诗通过真实而质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田园生活和读书学习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诗中融入了对家庭、友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坚定和追求。
昔年曾听雪儿歌,此日池塘见败荷。寄语鹣鹣春已去,白苹红蓼奈秋何。
踏破芒鞋意自闲,青山无处不潺湲。西东两目连双径,闻说其中好闭关。
循良天惠海边头,波浪澄清宿雾收。才把一麾来北阙,便惊六瑞到南州。日高双影亭亭并,风动孤香冉冉浮。好作画图献当宁,御屏风上永传休。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已扫秋庭月,蹇驴来未来,一官连我俗,双眼向谁开。书癖工为崇,诗穷不受催。是中惟酒可,到手莫停杯。
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风送孤城临晚角,一声声入客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