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工作赋,中岁复穷经。
骥老终知道,剑埋新发硎。
束装邻里助,答策友朋听。
还似临淄贡,随风起北溟。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饶州周沃秀才免解》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反映了作者对周沃秀才的赞赏和送别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工作赋,
中岁复穷经。
骥老终知道,
剑埋新发硎。
束装邻里助,
答策友朋听。
还似临淄贡,
随风起北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周沃秀才的求学和努力的过程,以及他最终脱颖而出的成就。诗人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祝愿,并以临淄贡(指古代举荐贤才的制度)作为比喻,形容他将要迎接更广阔的前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周沃秀才的敬佩和送别之情。首两句描述了他在少年时代就勤奋学习,并在中年时再次陷入困境,但始终坚持不懈地钻研经书。接下来的两句以骥(指千里马)老而仍能发挥才华,剑埋尘土中仍能展露锋芒的比喻,表达了对周沃秀才的信心和对他未来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周沃秀才离开家乡饶州的场景。束装邻里助一句,意味着他的亲朋好友都来送行并帮助他准备行装。答策友朋听一句,则表达了他给予朋友们的答谢和告别的感激之情。最后两句以临淄贡和随风起北溟的比喻,形容他即将远赴他乡,迎接更加辽阔的前程。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沃秀才的赞赏和送别之情,同时传达了对他未来发展的期待和祝愿。诗中使用的比喻手法生动形象,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周沃秀才的才华和他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章一溪之水,可涉而航。人不我直,我犹力行。二章一溪之水,不杠而涉。濡首中流,汝嗟何及。三章汤汤流水,可以休兮。嗟行之人,则濯足兮。
免骑朝马趁南衙,五见空村换岁华。旋遣厨人挑荠菜,虚劳座客颂椒花。不施郁垒钧编户,虽饮屠苏殿一家。二十宦游今七十,于身何损复何加。
夜寒江净山含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思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作“点绛唇”云云。最末句,“晚鸦啼后,归梦浓如酒。”或问曰
岁暮寒多雨,村深早闭门。荒园摘葵芥,近市买鸡豚。短褐联三世,幽窗共一樽。五曹常得此,余事不须论。
说短说长,自起自倒。跛脚老云门,慈悲成过咎。长安一路坦然平,往来曾不禁人行。
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病眼看人殊草草,隔林迢递见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