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都门今五年,剧谈精壮故依然。
厌居巴蜀千山底,决住荆河十顷田。
老去功名无意取,身闲诗笔更能专。
黄州无事聊须饮,世俗方今自足贤。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任师中通判黄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别都门今五年,
We parted at the city gate five years ago,
剧谈精壮故依然。
Our youthful vigor and passionate talks remain the same.
厌居巴蜀千山底,
Tired of dwelling in the mountains of Bashu,
决住荆河十顷田。
I have settled in a ten-acre field by the Jing River.
老去功名无意取,
Growing old, I have no desire for fame and success,
身闲诗笔更能专。
With a leisurely life, I can focus more on my poetry.
黄州无事聊须饮,
In Huangzhou, where there are no pressing matters, I indulge in drinking,
世俗方今自足贤。
In this worldly society, contentment is considered a virtue.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对友人任师中通判黄州的送别之作。诗人在开头提到了五年前的离别,虽然时光流转,但剧烈的讨论和年轻时的精力依然保持不变,表达了友谊的持久和珍贵。
接着,苏辙表达了对巴蜀山水生活的厌倦,并选择在荆河畔的一块十顷田地上安居。这反映了他对安宁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追求一种离尘不染的境地。
诗的后半部分,苏辙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漠和对诗歌创作的专注。他已经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更专注于写作诗歌。这种放下功名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专注。
最后两句表达了在黄州的悠闲生活,没有太多世俗的事务可忧虑,只需尽情享受喝酒的乐趣。世俗的价值观认为满足现状是一种智慧和贤德。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生活选择和对功名的态度的描绘,展示了苏辙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他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世俗价值观的冷静思考。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哲理,体现了苏辙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文学风格。
平生不省问田园,白首忘怀道更尊。已上印书辞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今日荣归人所羡,两儿腰绶拥高轩。
才通香火上高穹,雨脚随收不见踪。岂但五民保狼戾,也缘造物相龙钟。连山杮栗难胜摘,入市禾麻乍出舂。一饱可期秋酿熟,青山绿水即过从。
玄驹不可絷,若象宁无端。南柯二十载,梦觉指一弹。谁云丘垤微,转觉天地宽。
正午风色高,遂泊苍溪县。层崖抱林木,有寺藏葱蒨。出船步危磴,荫密颇索转。上到金仙家,缘空列台殿。修篁挂县溜,坐觉炎暑变。老僧晓经论,言语何贯穿。引我上高阁,阑干俯江面。寥寥百里内,山水尽奇观。谁谓羁旅中,所见皆所愿。汀洲白鸟聚,井邑青烟散。乐此暮忘归,疏钟
雨余湖色静,杂树晓氲氲。空水遥难辨,山花近渐分。叶齐增岸影,鱼聚矗波纹。日出林光白,英英散宿云。
雪晴天外见诸峰,幽轧行轮有去踪。内史宅边今独恨,步兵厨畔旧相容。十年别鬓疑朝镜,千里归心著晚钟。若不他时更青眼,未知谁肯荐临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