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僧归国清寺》

吟送越僧归海涯,僧行浑不觉程赊。
路沿山脚潮痕出,睡倚松根日色斜。
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
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復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衆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復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衆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作品评述

诗词《送僧归国清寺》描写了诗人送别一位越国僧人的情景。诗词以写实手法,描绘了僧人离开海涯归国的情景,并通过表现僧人的旅途和心境,展示了诗人对禅修修行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吟咏送越国的僧人回归海涯,
僧人毫不知觉地前进。
路旁山脚的潮汐痕迹显现,
倚靠松根,斜阳映照。
振动僧杖,渡过高冈,猿猴拥树,
捧瓶盛满浪花,鹭鸟站在沙滩上。
到了禅寺参修以后,方知无有世事,
目睹秋泉灌溉荷花。

诗词的诗意是表达诗人对禅修修行的赞美和对僧人追求内心宁静和悟道的敬佩。诗中描绘了僧人离开海滩回国的旅途情景,通过描写僧人行走于山间小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展示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无扰。诗人以悲壮的笔调,表达了对僧人追求修行的敬重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细致入微的自然景物,如山脚的潮汐痕迹、倚靠松根的姿态以及河边的鹭鸟等,塑造了舒适宜人的旅途环境。诗人通过维妙维肖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恢弘,传递出一种安宁与内省的意境。

最后两句“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通过表达僧人修行后的心境转变和修行的成果。僧人经过禅修后,领悟到世事无有,并能以平静的心态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体会禅境的宁静与美好。灌溉藕花的秋泉象征着时间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诗人通过这一景物,传达了对禅修修行的推崇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淡雅的语言,展示了唐代杜荀鹤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

  • 《琴旨》

    重露洗丛菊。长宇流哀鸿。瞽月入九地,哑木号太空。老翁中夜起,清坐寻丝桐。两片乾死木,和合藏深衷。七弦说妙义,十指扬春风。自古知音者,舜文周孔公。四圣洗忧患,琴与易道通。舜处嚚傲厄,文居君臣穷。二叔流谗言,陈蔡靡所容。物外有变逆,圣道当正中。感此悟琴旨,瞭然

  • 《病中雨夜》

    蹭蹬今如此,沉绵不复支。心随形共悴,年与智俱衰。雨急孤灯暗,云深断雁悲。旧书空满架,惆怅负明时。

  • 《题落星寺四首》

    北风吹倒落星寺,吾与伯伦俱醉眠。螟蛉蜾蠃但痴坐,夜寒南北斗垂天。

  • 《桐汭》

    东汭波吞岸,西桐水见沙。祠山千古盛,州宅四时嘉。前直三峰峻,旁连大洞呀。黄南清港曲,织女小桥斜。野店篱为户,春山茧作花。乌羊难入馔,青果颇宜茶。绷锦饶新笋,枪旗富嫩芽。灵山古佛地,丹井列仙家。铁冶名犹壮,金牛迹尚漥。滞留三载久,诗板满烟霞。

  • 《次韵春怀》

    欲作归田计,无如二顷何。折腰方赖禄,拭面未伤和。日下乌声乐,尘生鸟迹多。渡头留小楫,乘兴得相过。

  • 《赠孙莘老七绝》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