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
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送僧归日本》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述了送别僧人归日本的场景,表达了对僧人的祝福与祝愿。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焚香祝海灵,
点亮了眼中的梦中行。
得到达摩便是成功,
没有牵挂才能自由轻松。
像黄山上的火焰一样,
继续着执着的追求,
如石锁般的闪电雷鸣。
想到夷王如此礼待贤者,
我愿迎接上寺的达摩。
诗中的“焚香祝海灵”是指在送别僧人的时候点燃香火,祝福僧人旅途平安顺利。诗人用“开眼梦中行”来形容僧人的旅途,意味着僧人前往日本是踏上了一段新的人生之旅。
诗中提到的“得达即便是”意味着诗人认为只要达到了心中的目标,就已经是成功了。而“无生可作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带任何束缚和负担的自由的向往。
“流黄山火著”描绘了黄山上的火焰蔓延的景象,暗喻着诗人对于执着追求的坚持与热情。而“碇石索雷鸣”则描述了石锁下闪电雷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前往日本修行的期望和祝福。
最后两句“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是对中国夷王(指日本的天皇)对待贤者的礼遇的回忆和称赞,表达了诗人愿意在中国迎接僧人的心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僧人的祝福和对于追求自由、追寻梦想的向往。
索索夕风遒,渡瀼瀼朝露哀。啅雀袅寒枝,宿萤依败叶。眇然秋兴长,坐与江潮接。
此行莫拟几时回,此去应须到五台。若过曼殊放光处,殷勤为我记归来。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残斗我竹。
举头易见天边日,属目难逢山下村。行尽土粗仍石恶,望穷雨黑与云昏。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章圣明朝还曲睹,信知缘契在空门。
旅迹飘然与俗分,动时高价逐新文。寄眠僧舍扃秋雨,牵梦家山隔海云。学慕丘轲方共语,道归杨墨任离群。名场好应同人举,垂拱明堂有圣君。
曩窥涉世方,白驹且场谷。平生漫岁晚,志尚向山木。返身观小丑,真成覆车犊。否臧太磊磊,从此更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