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僧归遂州》

宝师本巴蜀,浪迹游淮海。
定水湛虚明,戒珠炯圆彩。
飘零乡县异,晼晚星霜改。
明发又西征,孤帆破烟霭。

作者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作品评述

诗词:《送僧归遂州》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宝师本巴蜀,
浪迹游淮海。
定水湛虚明,
戒珠炯圆彩。
飘零乡县异,
晼晚星霜改。
明发又西征,
孤帆破烟霭。

中文译文:
宝贵的师傅本是巴蜀人,
我漂泊在淮海之间。
定水湛蓝明亮,
佛珠闪耀着圆彩。
离散故乡异域,
晦暗的夜晚岁月变迁。
再次启程向西征,
孤单的帆船穿越烟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秦观写给一位僧人的送别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僧人的别离,表达了离乡背井、漂泊流离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对佛教的敬仰和追求。

首两句描述了诗人自己的境遇,他离开了巴蜀故乡,在淮海之间流浪。接着,诗人以定水湛蓝明亮、佛珠光彩夺目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的赞美和仰慕。

第四句中的“飘零乡县异”表达了诗人离散故乡、漂泊他乡的孤寂和困苦,而“晼晚星霜改”则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诗词:《送僧归遂州》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宝师本巴蜀,浪迹游淮海。
定水湛虚明,戒珠炯圆彩。
飘零乡县异,晼晚星霜改。
明发又西征,孤帆破烟霭。

中文译文:
宝师原籍在巴蜀,却四处游荡于淮海之间。
水面平静如镜,湛蓝的天空明亮,僧人手中的念珠闪烁着明亮的光彩。
漂泊逐渐使故乡和家乡变得陌生,经历了许多年月的变迁。
再次启程向西方征程,孤独的帆在烟雾中破裂。

诗意:
《送僧归遂州》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僧人离开家乡巴蜀,四处游历的经历。诗中描绘了僧人离开家乡后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包括水面的平静、蓝天的明亮以及念珠闪烁的光彩。诗人通过描写漂泊的经历和孤独的旅程,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僧人的离别和漂泊之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离乡别井后的孤独和迷茫。诗中的水面、天空和念珠等形象都具有鲜明的意象感,给人以清晰的视觉感受。最后一句“孤帆破烟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孤独的旅行者在茫茫烟雾中的身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抒发了离别和彷徨的情感,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和艺术感。秦观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带来的苦痛,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这首诗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 《偈颂九十三首》

    据此丈室,无可不可。要行即行,要坐便坐。漆桶相挨,一时打破。三脚虾蟆透九垓,笑倒嵩山破灶堕。

  • 《得张正字诗》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 《赋得生刍一束》

    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向风倾弱叶,裛露示纤茎。蒨练宜春景,芊绵对雨情。每惭蘋藻用,多谢vK兰荣。孺子才虽远,公孙策未行。谘询如不弃,终冀及微生。

  • 《令节即事简晞仲德施》

    寒食清明节令佳,禁烟遗俗渺天涯。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犹烦翠幕遮。长短骤看森雨笋,高低难觅旋风花。小斋寂寂谁为伴,水底初闻两部蛙。

  • 《得月亭》

    月照乾坤岂得私,只缘近水倍光辉。况逢秋杪气犹爽,一笑从容尽醉归。

  •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梅不嫌疏杏要繁,主人何忍折令残。也知雨意将无恶,为勒芳菲故故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