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僧游衡岳》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
船里犹鸣磬,溪头自曝衣。
有家从小别,无寺不言归。
料得逢寒住,当禅雪满扉。

作者介绍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送僧游衡岳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
船里犹鸣磬,溪头自曝衣。
有家从小别,无寺不言归。
料得逢寒住,当禅雪满扉。

中文译文:
送别僧人游衡山

心里明白衡山的路,不怕路上人稀。
在船上还能听到佛堂的钟声,到了山谷自然会晒干衣衫。
即使离开亲人的家也要言归于无寺。
想必会遇到寒冷而停留,与之共修禅修,让积雪充满佛房门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贾岛送别僧人游荡于衡山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僧人独自踏上衡山路途,无论路上人稀与否都不怕寂寞。即使在船上离开佛堂依然能听到远处的磬声,而到了山谷便能晒干湿漉漉的衣衫。僧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也不会归去寺庙,意味着离群别亲更加深了他的思索和修行。预料到在山上会遇到寒冷的天气而停留下来,在雪中默默修行。最后一句"当禅雪满扉"表达了僧人会用修行的心态和信仰的力量来洗涤内心的灰尘,让佛门充满积雪的禅修空间,意味着僧侣会用他们的智慧来奉献和拯救众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僧人离开家园、踏上衡山游荡的情景,表达了贾岛对僧人的赞美和对佛教修行的思考。

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富于意象的描写手法,通过描写船上犹鸣磬声、溪头晒衣的情景,展现了僧人独行山水间的静谧和禅修的意境。同时,通过与僧人离开家庭与村庄的对照,表达了修行者超越尘俗的决心和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当禅雪满扉"更加强调了修行者在寒冷天气中面对困境时仍坚持修行、悟道的决心与坚守。这种执着的信仰和追求,给人一种深深的敬仰与感叹。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禅修者的理解与赞美,营造了深邃的禅境与悟道的意味,使读者在品读中体验到禅修者独特的境界与情感。

  • 《句》

    画屏展尽一山川。

  •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 《七月闺情》

    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 《桃源忆故人 自悟》

    父兄未老先亡过。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悟来便做**麽。一任人猜心破。认正个中些个。有分携云朵。

  • 《分水铺》

    青山北去连天会,绿水东流到八闽。何必此中分界限,普天率土尽王臣。

  • 《天香》

    南国蜚声,三鳌孕粹,中兴循吏称首。官在中都,斑参玉笋,妙简帝心应久。长材已试,名字向、金瓯先覆。貂冕冠蝉载服,鸾台凤池荣簉。年年桂觞介寿。正江梅、犯寒时候。料想舞僮歌女,翠鬟依旧。富贵人间罕有。任鼎沸笙箫对樽□。稳步堤沙,高攀禁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