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非为客住非家,此去庐山况不遐。
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
《送僧游庐山》是宋代文人李覯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送别僧人游庐山为题材,表达了自己离别家乡、追求理想的心情,并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和寺庙的白莲花,表达了对南朝历史文化的向往和追忆。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行非为客住非家,
此去庐山况不遐。
要见南朝旧人物,
池中唯有白莲花。
诗意和赏析:
此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追求理想的心情,同时展现了对南朝历史文化的向往和追忆之情。
首句“行非为客住非家”,表达了诗人的游子身份,他虽然行走在外,但并非真正的旅客;他离开了家乡,但旅居之地并不能被称为家。这句话透露出一种无常和追求的态度,诗人的心境在行旅中得到了启迪。
接下来的两句“此去庐山况不遐”,描绘了诗人即将前往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即将到来的美景的期待。这里的“不遐”意味着庐山的美景非常迷人,不需要远离太远的地方就能欣赏到。
最后两句“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表达了诗人对南朝历史文化的向往和追忆。他期待能够在庐山之行中见到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但令他遗憾的是,眼前的池塘中只有孤独的白莲花。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逝去的南朝时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下社会的失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庐山景色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理想乡土的向往。诗人以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为媒介,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頳肩携担又催程,雨许孤灯照壁青。破县残更误传晓,马行十里见明星。
五年黄阁掌陶甄,忧国翻成两鬓斑。初到庙堂温树冷,暂收霖雨岳云闲。春园领鹤寻芳草,小阁留僧画远山。惟有门生苦求见,竹斋花院一开关。
六龙承驭。紫坛平、瑞蔼葱笼拥神都。肃环卫、严貔虎。鸡人行漏传呼。灵景霁、星斗临帝居。旷天宇。微风来、翠幄绕相鸟。对越方初。笳鼓震,饶箫举。阳律才动协气舒。氛祲交祛。物昭苏。抚瑶图。柴类精诚,当契唐虞。思前古。泰平承多祐。包戈偃革,柔远咏皇谟。称文武。四表覆
有唐曾宿万家兵,节制东南十一城。此若得人无寇盗,昔之为守尽公卿。
开花借水,信天姿高胜,都无俗格。玉陇娟娟黄点小,道书:玉女鼻端有黄点。依约西湖清魄。绿带垂腰,碧簪_髻,索句撩元白。西清微笑,为渠模写香色。常记月底风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怜惜。生怕因循纷委地,仙去难寻踪迹。缥槛深栽,彤帏密护,不步轻抛释。等差休问,未容梅品
休日不自休,骑马踏荒径。却扇受景风,今朝我无病。春云閟晨耀,群绿澹相映。山川与朝市,一动自一静。九衢行万人,谁抱此怀胜。不得与之语,萧萧寄孤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