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扰扰唯闲事,自见高人只有诗。
寂寞嵩峰云外寺,常多梦里过斋时。
城中听得新经论,却过关东说向人。
旧国门徒终日望,见时应是见真身。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中文译文:送别僧人
人世间花花草草只是琐事,只有诗才能见真高人。寂寞的嵩山云外寺院,常常在梦中与斋时相会。城中能听到新经论述,却要去关东向人宣讲。故乡的门徒整日期待,见到时必定是见到真身。
诗意:这首诗词主要描绘了作者送别僧人的场景。作者认为人世间的事务纷繁复杂,只有通过诗才能真正体会到高人所指的道理。在嵩山的寺院中,作者时常感到寂寞,只能在梦中与僧人一起斋戒。虽然在城中能听到新的经论,但作者还是选择去关东向人传道。故乡的门徒们整日盼望着他的返回,他们相信只有见到作者亲自出现才算见到了真正的高人。
赏析:这首诗词通过描述送别僧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高人和诗的赞美之情。作者认为人世间的事务繁杂无聊,只有通过诗才能真正相通。诗中以嵩山的云外寺为背景,营造出寂寥无聊的氛围。作者指出自己常常在梦中与僧人一起斋戒,表达了对僧人智慧和洞见的敬佩。诗词的最后,作者表示要去关东传道,在故乡的门徒们期待下,向人们传达高人的智慧。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高人和诗的崇拜之情,传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态度和对闲世纷扰的厌倦。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