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草木秋,相送古原头。
倦客难为别,寒蛩替说愁。
旧房深翠壁,归路隔沧洲。
后夜多明月,相思为上楼。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送僧》
空山草木秋,
相送古原头。
倦客难为别,
寒蛩替说愁。
旧房深翠壁,
归路隔沧洲。
后夜多明月,
相思为上楼。
中文译文:
秋天的空山上,
相送僧人到古原之头。
疲惫的客人很难别离,
寒蛩代替他诉说愁情。
古老的房子深藏在蓝翠色的墙壁中,
回程的路隔着茫茫沧海。
深夜中明亮的月光多,
思念之情驱使我上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空山为背景,描绘了送别僧人的情景。诗人用深秋的景色和草木的凋零来衬托离别的凄凉。然而,诗人表达了赋闲游客难以割舍的情感,以及离别之前的遗憾和愁苦。在离别之时,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愁苦寄托于寒蛩,因为他觉得细微的声音更能表达出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诗中出现的“旧房”和“归路”给人一种寂寥和孤独的感觉,正是诗人离别时所面临的境况。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了后夜的明月和上楼思念的意象,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挚和迫切。明月和楼上成为了诗人表达思念之情的具体形象,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触动和意境的凝结。
这首诗通过短短的七言绝句,通过凄凉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离别和遗憾的感慨。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新意的描绘和凝练的句式,构建了富有情感的诗意,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