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嵩山十二首·玉女捣衣石》

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
山深风霞寒,月杵遥相应。
露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嵩山十二首·玉女捣衣石》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
山深风霞寒,月杵遥相应。
露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景色和一位玉女捣衣的场景。夜晚,玉女在青松岭下捣打仙衣。山深处,风霞凛冽,月亮的光芒照亮了她的捣衣杵,与远处的月亮相互呼应。在清晨的露水中,玉女的足迹难以寻觅,而片石上闪烁着秋天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嵩山的幽静景色和玉女捣衣的神秘场景。通过山深处的风霞和寒冷的气氛,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氛围。玉女捣衣的形象象征着神秘和美丽,她在夜晚的嵩山下从事着神秘的仙衣制作,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诗中的月亮和片石则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月亮的光芒与玉女的捣衣杵相互呼应,展现了一种神秘的联系。而片石上的秋光莹则给人以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感觉,与整个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嵩山的幽静景色和玉女捣衣的神秘场景,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相互呼应,使整首诗词更加丰富和深远。

  • 《原壤歌》

    貍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疏 一作: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山路见花》

    晓红初拆露香新,独立空山冷笑人。春意自知无主惜,恣风吹逐马蹄尘。

  • 《冷泉亭》

    老木碧毵毵,幽亭著两三。山飞不到地,空处遂为岩。古塔开苍藓,清泉滴暮岚。游人莫来此,渠正试春衫。

  • 《偈颂十四首》

    无上在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一乘入,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可为真实义。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在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

  • 《夜坐中庭》

    萧散坐中庭,三更月未生。溯风凉醉颊,汲井濯尘缨。草露沾衣冷,天河隔树明。裴回不能睡,鼓角下高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