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路绝久,石堠亦为尘。
护塞空兵帐,和戎在使臣。
风沙去国远,雨雪换衣频。
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是唐代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萧关路已久封闭,石堡也被尘土覆盖。
边塞的军队空空荡荡,只有使臣与胡人交往。
风沙将国家隔绝遥远,雨雪迫使人频繁更换衣衫。
如果问及凉州的情况,凉州多是汉人的居住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边塞的景象,描述了少府田中丞(官职)前往西蕃(古代对西域地区的称呼)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环境和气候,表达了对使臣远离家乡、奔波边疆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凉州地区的关切。
赏析:
1. 描绘边塞景象:诗中的"萧关路绝久"和"石堠亦为尘"描绘了边塞长期封闭、荒凉的状态,萧瑟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和寂寥。
2. 表达思乡之情:诗中的"风沙去国远,雨雪换衣频"表达了使臣远离家乡,长时间在边塞往来的艰辛和孤寂,雨雪换衣的描写也显示了边境地带恶劣的气候条件。
3. 关切凉州:诗中的"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表明诗人对凉州地区的关切,也暗示了凉州地区有许多汉人居住,与边塞的胡人形成鲜明对比。
4. 简洁明快的语言:该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和使臣的境遇,用词简练,意境清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边塞的环境和使臣的遭遇,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境地区的关切。同时,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也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艺术感。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当初北涧别,直至此庭中。何意闻鞞耳,听君枝上风。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催民耕。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云
国启重雍祚,天推太极尊。夏祠今化石,尧母旧题门。不待寒泉养,空流渭水恩。烝哉王者孝,别庙奉姜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