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眉青目树花衣,一钵随缘智不知。
佛与轮王嫌不作,世间刚有个痴儿。
万水千山一鹤飞,岂愁游子暮何之。
古今此著无人会,王积新输更不疑。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诗词《送少年禅师二首》是唐代贯休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秀眉青目树花衣,
一钵随缘智不知。
佛与轮王嫌不作,
世间刚有个痴儿。
万水千山一鹤飞,
岂愁游子暮何之。
古今此著无人会,
王积新输更不疑。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对少年禅师的赞赏与祝福。诗中描写了禅师的容貌和穿着,提到他随缘而行,无所求无所知,表现出他在修行中的智慧。然而,佛陀和轮王(代表世俗权力)都嫌弃他不作为,只有世俗之外的痴儿(指禅师)拥有真正的刚直之心。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以万水千山只有孤鹤飞翔的景象,表达了游子离乡背井的寂寞与彷徨。然而,王积新(按:古代官员名字)输掉了比赛,诗人却认为他并不怀疑禅师的修行成果,也不会理解这首诗的深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修者的形象,通过禅师的佛法修行和与世俗之间的冲突,展现了贯休对真正智慧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质疑。诗人表达了对禅修者独特境界的赞赏,认为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境界。
诗中以“痴儿”形容禅师,表达了内心纯真无欲的状态,展示了禅修者具有的超脱世俗的品质。通过对禅修者与世俗的对比,诗人借以呼吁人们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超越功利与物质的束缚。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者的敬佩与对禅修境界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贯休表达了他对真正智慧的追求,并对世俗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对人们追求内心自由和超越物质欲望的生活态度提出了倡议。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