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沈待制陕西都运》

几岁疮痍近息兵,经营方喜得时英。
从来汉粟劳飞挽,当使秦人自战耕。
道左旌旗诸将列,马前弓◇六蕃迎。
知君材力多闲暇,剩听阳关醉後声。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沈待制陕西都运》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沈待制(官职名)前往陕西运送粮食的场景,表达了对沈待制的赞美和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几岁疮痍近息兵,
经营方喜得时英。
从来汉粟劳飞挽,
当使秦人自战耕。
道左旌旗诸将列,
马前弓◇六蕃迎。
知君材力多闲暇,
剩听阳关醉后声。

诗词的诗意是,经过几年的战乱,国家的创业和发展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时刻。沈待制作为一位有才干的官员,为国家的粮食运输做出了重要贡献。诗人希望通过沈待制的努力,能够使陕西的人民不再为战乱而忧虑,能够安心耕种自己的土地。

诗词的赏析,首先通过描绘战乱的历史背景,凸显了和平的来临对人们的重要意义。其次,诗人通过描述沈待制的贡献,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诗中提到的汉粟和秦人,分别代表了中原地区和陕西地区的人民,诗人希望通过沈待制的努力,能够使陕西的人民摆脱战乱,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最后,诗人以阳关醉后的声音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沈待制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闲暇之余,听到家乡的欢声笑语,享受和平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历史背景和赞美主人公的方式,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努力奉献的人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景。

  • 《老翁》

    老翁睡少知遥夜,贫士衾单怯苦寒。闷里不嫌村酒薄,瘦来偏觉旧衣宽。篱门遇健时能出,书卷乘闲亦取看。深愧野人怜寂寞,放锄相唤共朝餐。

  • 《六日复饭于审家作长句并呈彦博》

    门径萧萧乔木风,问君胡为此安穷。五言寓兴杂今古,一饭留人随俭丰。白雨已催兰楫浪,绿樽尚拟菊花丛。可人更约王郎子,共上山亭送远鸿。

  • 《赠崔立之评事(崔斯立,字立之,博陵人)》

    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驾天输不尽。曾从关外来上都,随身卷轴车连轸。朝为百赋犹郁怒,暮作千诗转遒紧。摇毫掷简自不供,顷刻青红浮海蜃。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蝼蚓。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勿嫌法官未登朝,犹胜赤尉长趋尹。时命虽乖心转壮,技能虚富家逾窘。

  • 《偈二十二首》

    吾君收得中原宝,塞外烟尘净如扫。万国歌谣贺太平,家家门馆长安道。

  • 《采桑词》

    吴蚕孕金蛾,吴娘中夜起。明朝南陌头,采桑鬓不理。使君从何来,调妾桑中憙。不识秋胡妻,误认金楼子。

  •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

    上国山河列,贤王邸第开。故人分职去,潘令宠行来。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豫愁轩骑动,宾客散池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