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沈子寿》

孤城度日宛如年,赖有吾人慰眼前。
把酒论文方累月,扬鞭别我遽朝天。
长才合赴风云会,新渥行沾雨露边。
帝里故人如见问,为言衰悴愈皤然。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沈子寿》是宋代吴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城度日宛如年,
赖有吾人慰眼前。
把酒论文方累月,
扬鞭别我遽朝天。
长才合赴风云会,
新渥行沾雨露边。
帝里故人如见问,
为言衰悴愈皤然。

诗意:
这座孤城度过的日子仿佛过了一年,
幸好有你们在我眼前慰藉。
与你们一起畅谈文学,时间过得飞快,
但我扬起鞭子,却匆匆驶向天宫。
你们拥有卓越的才华,将共同投身风云之地,
我将踏上新的旅程,沾着雨露边境。
在帝都,旧友们对我关心备至,
他们看到我变得憔悴,越发发皓然。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吴芾对友人沈子寿的送别之情。诗人身在孤城,日子度过得很慢,仿佛一年般漫长。然而,他感激有朋友们在身边,给予他心灵的慰藉。他们一起举杯畅谈文学,时间过得飞快。但是,作者却不得不告别众友,匆匆驶向天宫,开启新的旅程。友人们拥有卓越的才华,将共同涉足风云之地,而作者则踏上了沾着雨露的边境。在帝都,旧友们对他关心备至,看到他愈发憔悴,更加发皓然。

这首诗词通过对别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旅程的期许。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感知,以及友人的陪伴与支持,传递出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苦涩之情。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凝练的意境,描绘出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感受,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题法院》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 《子夜歌》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 《杂曲》

    殿内一处起金房。并胜余人白玉堂。珊瑚挂镜临网户。芙蓉作帐照雕梁。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风前花管扬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曲中唯闻张女调。定有同姓可怜人。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妾门逢春自可荣。君面未秋何意冷。

  • 《感二鸟》

    雄雌双好鸟,托栖空树中。有蛇出傍穴,喷毒气如虹。半夜此惊飞,瞥目随西东。有喙不能达,啼云复啸风。回翔隔岁月,老木高童童。眼生众禽噪,虽近未由通。昨朝烟雨晦,并翼向幽丛。鹰鸇尚横集,扬扬意无穷。

  • 《次韵王圜中二首》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散坐酴醿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