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盛寺丞》

萧相关中守,元瑜邺下豪。
秋风嘶白马,路草照青袍。
地入参旗近,河连积石高。
当年兵战处,尊酒属吾曹。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作品评述

《送盛寺丞》是宋代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豪情壮志为主题,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英勇的将领形象,表达了赋予战士们的崇高使命感和忠诚精神。

诗词表达了对盛寺丞的送别之情。首先,诗人描绘了萧相关中守和元瑜邺下豪的形象。其中,萧相关中守骑在白马上,秋风吹拂着马的鬃毛,而元瑜则身着青袍,路上的草地也因阳光的照射而显得青翠欲滴。这些描绘既展示了将领们的英勇形象,也为后文的战争场景做了铺垫。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地势和河流的景象。地形险峻,参旗山临近,河水奔流连绵不绝,石头层层叠叠,高耸入云。这些描写表现了将领们征战的地域环境,以及他们面临的艰巨困难。

最后,诗人提及了战争的历史背景。将领们曾在这片战场上与敌人交战,共同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现在,他们相聚在一起,共饮美酒,象征着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往事的回忆。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将领们的英勇形象和忠诚精神。通过描述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将战争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彰显了将领们在艰难险阻中的坚定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决心。诗中的盛寺丞送别情景,既表达了对将领们的敬佩和祝福,也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和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精妙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郑獬对将领们的赞美和对战争的思考。同时,诗中蕴含的忠诚、团结和友谊的主题也使其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

  • 《春晚即事》

    渔村樵市过残春,八十三年老病身。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

  • 《虞美人》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 《赵升卿有官不肯为里居有贤声访之于深巷中》

    深居陋巷不妨幽,翠竹当门水满沟。每遇事来先觉懒,欲为官去又还休。田园自乐陶元亮,乡里多称马少游。除却读书无所好,有时闲作北岩游。

  • 《江朝宗许重阳见过候终日竟不闻车音使人怅然》

    故人平日号推诚,然诺应当作世程。已是赏花频爽约,若为把菊又渝盟。诗成本拟君相和,酒熟当怜我独倾。惆怅死生犹未满,如今先已见交情。

  • 《武担山感事》

    襟怀能坦坦,色笑更欣欣。似道黄叔度,草玄扬子云。归舟真已具,别袂不能分。岁月愁边雁,飞鸣报客闻。

  • 《天香》

    迟日侵阶,和风入户,朱弦欲奏还倦。一幅鸾笺,五云飞下,赐予内家琴苑。音随指动,犹仿佛、虞薰再见。妙处谁能解心,和平自无哀怨。猩罗帕封古洗,有龙涎、渗花千片。骤睹瑶台清品,眼明如电。爇白桐窗竹几,渐缕缕腾腾细成篆。就祝金闺,天长地远。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