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不坏,百练金刚充法界。
微尘不立似虚空,始得名为观自在。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石头和尚草庵歌》
这首诗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以赞颂石头和尚居住的草庵为主题,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坏不坏,百练金刚充法界。
微尘不立似虚空,始得名为观自在。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石头和尚草庵的颂扬,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它着重强调了草庵的朴素和虚空的意象,将石头和尚的修行境界与观自在相联系,以此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赏析:
首句“坏不坏,百练金刚充法界”,通过短小有力的词语传递出一种坚固不朽的意象。坏不坏的石头,充满了金刚的力量,象征着佛法的广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句诗以简练的方式表达了石头和尚修行的坚定和无畏。
第二句“微尘不立似虚空,始得名为观自在”,通过微尘和虚空的对比,传达了草庵的空灵和超然之感。微尘不起,意味着草庵几乎没有世俗的尘嚣和烦恼,宛如虚空般纯净。观自在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超越世俗束缚的自由状态。这句诗通过对观自在的称呼,将石头和尚的修行境界与佛教教义相呼应,强调了他达到了一种超脱和自在的境地。
整首诗以简短而凝练的语言刻画了石头和尚草庵的形象,通过对坚固、纯净和自由的描绘,展示了石头和尚修行的境界。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深远的诗意,表达了对超越尘世束缚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境界。
粼粼白水护青田。想真仙。弄清涟。十里香风,吹下碧云天。月在草堂人未寝,松竹暗,水涓涓。夜阑何事悄无言。怨空传。事难圆。欲借寒光,谁与伴清妍。待得凌波人肯住,呼玉笛,劝金船。
雪花白尽沔山头,咽咽冰澌沔水流。不见将军阚如虎,行人犹指定功楼。
万法由心,应观法界,一切心造。老子瞿昙,同归去揆,不离心是道。自从识得,坎离交济,炼药粗知昏晓。云腾雨飞,蟾宫兔走,丹阙更无烦恼。气中真液,液中真气,和合不多不少。种出黄芽,炼成赤水,龙虎交围绕。七返九还,工夫到後,还我旧时年少。待三千、功圆行满,恁时是了
四大一和合,所以兆我命。及其有损增,遂复制我病。五年过纵心,四大失正定。新岁转盼来,疾应改新证。
身世闲商酒半醺,美人胸有北山文。平交百口悠悠辈,揖罢还期将相勋。
堂成合入辋川图,尘隔香红九轨衢。诗泄骚情风俗老,棋藏活著路头苏。梅黄著雨惊莺染,竹醉薰风倩鹤扶。一片丹青谁画得,吟肠恼断老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