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抛却任纵横,只履西归表不生。
来往本无常湛寂,心心相印号传灯。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年抛却任纵横,
只履西归表不生。
来往本无常湛寂,
心心相印号传灯。
诗意:
这首诗词歌颂了一位名叫石头和尚的僧人和他在草庵中的修行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石头和尚的敬佩和赞颂,描述了他在长达百年的修行中所体现的无私与超凡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石头和尚的修行生活。首句“百年抛却任纵横”,表达了石头和尚在修行的过程中完全超脱了一切世俗的纷扰和私欲的束缚。他不受世间名利的诱惑,只专注于修行的道路。
接着,“只履西归表不生”,表明石头和尚的修行目标是超越生死,追求永恒的境界。他不为世俗所扰,只追随佛法的指引,将修行的果实回报西方净土。
下一句“来往本无常湛寂”,表达了修行者的内心境界。无常和湛寂是佛教中常用的词语,意味着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和内心的宁静。石头和尚在修行的过程中,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变化,体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最后一句“心心相印号传灯”,强调了石头和尚的修行成果对他人的影响。他的内心境界与佛法相契合,通过教诲和示范,将自己的心灯传递给后来的修行者,让他们也能够获得启迪和指引。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石头和尚的修行精神和境界。它赞美了石头和尚在修行中所体现的无私和超脱,以及他对后世的悉心教导。同时,诗人也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修行的认同和敬仰。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去水东流。茫茫宇宙人无数,那个亲曾到地头。
农工亦云劳,此日始告成。往获安可后,相催及秋晴。父子俱在田,札札镰有声。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日入负担归,讴歌道中行。鸟雀亦群喜,下啄飞且鸣。今年幸稍丰,私廪各已盈。如何有贫妇,拾穗犹惸惸。
灵峰标胜境,神府枕通川。玉殿斜连汉,金堂迥架烟。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危弦。别有青门外,空怀玄圃仙。
仲连本策士,元亮非隐者。举世莫知我,悬车息其马。舣船阳羡头,停策计山下。山水自娱人,无烦丝竹写。
老松偃蹇卧江滨,风月烟云寄此身。不羡参天二千尺,低徊欲对小峩岷。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几先自浙东还,与余相遇于金山,话天台之异,以诗赠之。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松风吹aa30露,翠湿香袅袅。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举意欲従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群生陷迷网,独达従古少。杜叟子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