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十玄谈》

心心,非不心,未得印时生死侵。
除非一搭无纤翳,六道皆标我相形。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诗词:《颂十玄谈》

诗意:这首诗是由宋代的释印肃所作,表达了关于心性的思考。诗中通过运用象征手法,以心为主题,探讨了心性的真实本质以及生死的侵袭。诗人认为,只有在获得心的印证之后,才能解除生死之忧。除此之外,无论是六道轮回,还是其他事物,都将在我自身的光辉下显得微不足道。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述了心性的内在探索。诗人通过使用心和生死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于心性探索的渴望。诗中的"心心,非不心"表明了诗人对于心性的关注与思考。"未得印时生死侵"意味着在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本心之前,生死对于人来说将会是一种困扰和威胁。然而,"除非一搭无纤翳"表达了只有在获得心的印证之后,才能解除这种困扰。"六道皆标我相形"则象征了一旦认知到自己的内在本质,其他事物都将在自身的光辉下黯然失色。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于心性探索的追求和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诗中使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它不仅仅是对于个体内心的思考,更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探寻。这首诗词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让人思考自己的内心和生命的真正意义。

  • 《献知己》

    亦忝受恩身,当殊投刺新。竟蒙分玉石,终不离埃尘。大谷非无暖,幽枝自未春。昏昏过朝夕,应念苦吟人。

  • 《岚露雨》

    越山八月时,扬扬岚露雨。却疑梅再黄,柰何燕已去。平生始知名,要来愁羇旅。前愁岂不多,纷纷新代故。谁为司愁者,特於予不负。寄言宦游子,行李莫匆遽。

  • 《次韵和阁长修书毕退朝下直寄诸学士之什》

    名园甲第接康衢,国典新成下直初。庭竹碧鲜吟不足,盘餐方丈食无馀。炉中九转神仙药,案上百函亲故书。仍说颜回今饮酒,秋来宁遣宴游疏。

  • 《安台新福歌》

    武力既定,庶士咸绥。乐陈我广庭,式宴宾与师。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抚民黎。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

  • 《郡楼望嵩少作》

    旷荡三河阔,东西二室连。埋云峰树短,抱日岭霞鲜。黛压周南野,岚薰鞏右天。峥嵘元气外,磅礴太虚前。斜麓横包壑,倾崖碧逗烟。巢荒尧客隐,笙断洛储仙。夙尚临风结,幽怀傃里县。功名青史后,才器散樗边。整顿登山屐,签题炼药篇,采芝应有路,种玉得无田。喻指存真契,如灰

  •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