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十玄谈·心印》

将喻红炉火裹莲,精金百煅转光鲜。
居尘不染随宜用,始觉松风解说禅。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十玄谈·心印》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将喻红炉火裹莲,
精金百煅转光鲜。
居尘不染随宜用,
始觉松风解说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修行心境的美妙与高远。诗人以红炉火裹莲花的形象来比喻修行者的内心,经历了百次锤炼后,内心的光彩愈发耀眼。修行者居住在尘世之中,但却能随机应变,不被尘世所染。当他们感受到松风的吹拂时,才真正领悟到禅宗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炉火裹莲花的意象,将修行者的内心比作被锻炼而愈发光彩夺目的宝贵金属。诗人通过这一意象,传达了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不断磨砺内心,使其达到更高境界的内涵。修行者居住在尘世之中,但他们能够随机应变,不受尘世的干扰,以自己的方式去应对世间的种种事物。当他们感受到松风拂面时,心灵得到解放,领悟到禅宗的真谛。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力量和智慧,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修行的美好与纯粹。

  • 《枕上》

    冥冥梅雨暗江天,汗浃衣裳失夜眠。商略明朝当少霁,南檐风佩已锵然。

  • 《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

    齿落发斑儿亦老,志衰力惰我宁悲?埋盆便可为池看,折竹何妨作马骑。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此身未死须安顿,除却山村百不宜。

  • 《挽陈子青翁》

    名德窥三世,沧桑一老儒。吟飞鸾鹤气,道应马牛呼。孤愤藏杯斝,深居润画图。先朝高两监,逸事泣弹珠。(翁当年应举屡不遇与义州李文石齐名世传南北两监)

  • 《送深法师游南岳》

    师在白云乡,名登善法堂。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飞锡无定所,宝书留旧房。唯应衔果雁,相送至衡阳。

  • 《系船》

    高树滴残雨,丛芦生夕风。惰游贫有自,老钝学无功。岁月诗编里,江湖旅色中。烟村系船处,邂逅得渔翁。

  • 《雪夜有感》

    狂胆轮囷欲满躯,面麾谁悯滞江湖?青衫曾奏三千牍,白首犹思丈二殳。龙虎翔空瞻王气,犬羊度漠避天诛。何时冒雪趋行殿,香案前头进阵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