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为心印早虚言,满目真如自现交。
十二时中无不应,金莺频道柳含烟。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十玄谈·心印》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精妙的表达方式探讨了心灵的奥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称呼之为心印,早已超越了言语的虚妄,
真实的景象在我眼前显现。
在十二时辰中,没有一处不回应,
金莺时常在柳树中吟唱含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心灵的印记。作者将心灵称之为“心印”,形容它超越了言语的虚妄,直接显现真实的景象。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在修行中达到了一种境地,使得心灵能够直接感知到真实的存在,超越了表面的虚妄和幻象。
诗中提到的“十二时中无不应”表明心印具有普遍的回应能力,它与世界的各个时刻和事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一种感知,更是一种回应和呼应。无论是什么时间,什么事情,心印都能够与之相应,达到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振。
诗的最后一句“金莺频道柳含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金莺在柳树上吟唱,柳树含烟,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通过心印的开启,能够感知到自然界的美妙和谐,与之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隐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心灵境界的探索和与自然的融合。诗中的景象和意象都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和超越凡俗的境界,给人以内心的宁静和启示。
西风曾放蓝溪棹,月冷玉壶秋。粼粼浅水,丝丝老柳,点点盟鸥。翰林新画,云山古色,老我清愁。淡烟浑似,以高祠下,七里滩头。
仙郎今出宰,圣主下忧民。紫陌轩车送,丹墀雨露新。趋程犹犯雪,行县正逢春。粉署时回首,铜章已在身。鸣琴化欲展,起草恋空频。今日都门外,悠悠别汉臣。
楚水涂山各一涯,今年还是去年时。古来明月皆如此,我试停杯一问之。丹桂飘香知有子,飞乌绕树似无枝。直须看到冰轮昃,忍负姮娥隔岁期。
楚梦吹成树外云。乍雁影斜分。黄花心事一帘尘。但频忆、小腰身。今宵素壁冰弦冷,怕弹断、沈郎魂。秋衣因甚满愁痕。是干预、几黄昏。
逢人借问春归处。遥指芜城烟树。收尽柳梢残雨。月闯西南户。游丝不解留伊住。漫惹闲愁无数。燕子为谁来去。似说江头路。
秦皇昔上上霄峰,正恐行行憩此松。莫道大夫惟爵五,误恩疑更有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