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十玄谈·玄机》

迢迢空劫勿能收,非相非名触处周。
罔象无心珠自现,何劳汩没外驰求。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十玄谈·玄机》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迢迢空劫勿能收,
在遥远的虚空中,无法收束劫难,
Non-相,non-名触处周。
非相非名的触动所在浩瀚无边。

罔象无心珠自现,
无法形象化的心灵中自然显现珠宝般的智慧,
何劳汩没外驰求。
为何还要奔波外寻求呢?

这首诗词以玄妙的语言表达了深奥的思想。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如迢迢空劫、非相非名、罔象无心等,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越形相和名号的境界。作者通过表达迢迢空劫勿能收的意象,表明世间的纷扰和困扰难以消散,而非相非名的触动却能在无边的虚空中自然显现。这种触动不受物象和言语的限制,源自于内心的宁静和超越,如同无心的珠宝自然显露其光彩一般。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表达了一种境界的达成,即不必外驰求,内心的静谧已足以获得智慧的珍宝。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一种超越尘世和名利的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的自然显现。通过对迢迢空劫、非相非名的描绘,诗人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表象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引导人们超越外在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发现。

  • 《夏雨》

    清风起湖滨,急雨来天末。蚊蝇遽退听,松竹例苏活。奇声集空庭,爽气生细葛。素秋虽尚遥,聊喜宽肺渴。

  • 《晚晴登楼和叔存侄》

    锥刀较计我何曾,商略人生且摸棱。九万里风鹏背阔,倚栏不隔碧霄层。

  • 《水调歌头(送吕居仁召赴行在所)》

    戎虏乱中夏,星历一周天。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万里两宫无路。政仰君王神武。愿数中兴年。吾道尊洙泗,何暇议伊川。吕公子,三世相,在凌烟。诗名独步,焉用儿辈更毛笺。好去承明谠论。照映金狨带稳。恩与荔枝偏。回首东山路,池阁醉双莲。

  • 《行歌四首》

    天谗天谗光照户,反舌转枝啼更怒。九霄詄荡帝座高,老我此身无告诉。舍傍种园翁作邻,一方泉兮在中庭。齐民书在泉有铭,誓将团结为林坰。

  • 《清平乐》

    东风无用。吹得愁眉重。有意迎春无意送。门外湿云如梦。韶光九十慳慳。俊游回首关山。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

  • 《送王山人游庐山》

    千里访灵奇,山资亦相随。叶舟过鹤市,花漏宿龙池。峰顶应闲散,人间足别离。白云将世事,吾见尔心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