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十玄谈·一色》

行人到此尽蹉跎,一指头端不奈何。
毫发有差千万里,沩山抚掌笑呵呵。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十玄谈·一色》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我将为您提供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行人来到这里尽是徒劳,一指头的力量束手无策。即使毫发之间有千万里的差距,沩山依然抚掌欢笑。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行人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行人在旅途中百般努力,却发现一指头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感到无助和困惑。作者以极简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毫发之间的巨大差距,并通过沩山的欢笑,传达了一种豁达和坦然面对现实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哲理,给人以深思。行人的蹉跎和一指头的无奈象征了人们在追求目标和解决问题时所遭遇的困境。毫发之间的差距形容了人生中微小的差别可能导致巨大的结果,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而沩山抚掌欢笑的形象则传递了一种宽容和豁达的心态,表明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笑对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总体而言,《颂十玄谈·一色》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传递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首诗词使人们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和无常时,能够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 《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譔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

    昏眵望杳水云村,好句从来风月人。瓦缶不量追大吕,冰壶何惜受纖尘。

  • 《新昌留别一首》

    奉命诛求下户贫,抗章恳白上官嗔。与其重敛毒千室,宁以深文中一身。吏务循良邦有赖,士虽贫贱气宜伸。空烟亭下桃花水,好送扁舟欲去人。

  • 《立秋后题》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 《临行别单景山》

    我衰已分龟头缩,君健方知鹤翅掀。早韭晚菘冬芋粟,尚能时节候高轩。

  • 《德章法曹再用铜字韵作诗为报复用韵奉答》

    人穷往往咎文穷,历数前贤半此风。春去林园乃啼鴂,秋来墙壁自鸣虫。世悲工瑟如齐客,我叹好龙多叶公。苦节期君类松柏,根能如石干如铜。

  • 《蓦山溪(建康郡圃赏芍药)》

    玉麟春晚,绿篇甘棠荫。可是惜花深,旋移得、翻阶红影。朱帘卷处,如在古扬州,宝璎珞,玉盘盂,娇艳交相映。蓬莱殿里,几样春风鬓。生怕逐朝云,更罗幕、重重遮定。多情绛蜡,常见醉时容,萦舞袖,蔌歌尘,莫负良宵永。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