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十玄谈·达本》

云水隔时君莫住,横吞碧汉包天地。
任他物变景推迁,独我真如全定慧。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十玄谈·达本》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译文:
云水隔时君莫住,
横吞碧汉包天地。
任他物变景推迁,
独我真如全定慧。

诗意解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表达作者对于人生和佛教教义的思考和颂扬。诗中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无常、变化和超越世俗的洞察与领悟。

赏析:
首句表达了云水流转、时光变迁的现象,呼唤着读者不要停滞不前,而是要顺应变化,不受束缚。这里的“君莫住”既可以理解为劝勉自己,也可以理解为劝勉他人。

第二句以宏伟的自然景象来形容佛法的广袤无边。碧汉代指广阔的天空,包含了天地间的一切。这里的“横吞”形象地表达了佛法的无边广大,超越了人类的认知和理解。

第三句表达出作者对于物质世界的变化和流转的淡然态度。作者通过“任他物变景推迁”来强调一切都是无常的,万物皆在变化中,而自己却以超越的眼光看待这种变化。

最后一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领悟和修行的境界。独我指的是自己在修行中的独立性和超越凡尘的境界,真如表示了佛性的真实本质,全定慧则是指觉悟的智慧。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的领悟和对于解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佛法的思考和颂扬。它展示了作者超越世俗的眼光和对于变化的洞察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迪,鼓励人们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中保持平静和超越。

  • 《判命坡》

    钻天岭上已飞魂,判命坡前更骇闻。侧足三分垂坏磴,举头一握到孤云。微生敢列千金子,後福犹几万石君。早晚北窗寻噩梦,故应含笑老榆枌。

  • 《咏藕》

    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丝应鲛乞与,津是蚌分来。盘貯冰犹结,刀侵雪易摧。防风骨外折,混沌窍中开。月寺僧家钵,风亭酒客杯。胸中秋气入,牙角雨声回。自愧尘泥贱,得蒙尊俎陪。与君消酷暑,瓜李莫相猜。

  • 《偈颂六十首》

    天清地宁,时康道泰。摩醯正眼洞明,肘后灵符光彩。

  • 《蚊对》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

  • 《荷花》

    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自怜贫病不出门,无奈心情被花恼。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便须扶杖买兰舟,莫待红妆被霜老。

  • 《海康书事十首》

    一雨复一阳,苍茫飓风发。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云何大块噫,乃尔不可遏。黎明众窍虚,白日丽空阔。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