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鹚立雪非同色,镜裹色空谁间隔。
不是青黄黑白红,上下东西及南北。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十玄谈·一色》
译文:
鹭鹚站在雪地中,它的颜色与周围的景物迥然不同。
镜子映照的颜色,却无法反映其中的空白和间隔。
这不是关于青色、黄色、黑色、白色或红色,
而是关乎上方、下方、东方、西方和南北的统一。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色彩界限的境界。诗人以鹭鹚站在雪地上的形象,描绘出它与周围环境的鲜明对比,突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感。而镜子则象征了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但却无法完全捕捉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空白。诗人通过以色彩的方式来表达世界的多样性,同时又指出色彩的局限性,强调了超越色彩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本质的思考。通过鹭鹚和镜子的对比,诗人意图探讨人们对于外在事物的感知和理解方式。诗中的色彩代表了世界的多样性,但诗人却指出色彩的表象无法完全揭示事物的真实本质。诗人试图超越表象,追求一种超越色彩的统一,体现了佛教思想对于解脱和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唤起读者对于世界的思考,引发对于真实与虚幻、存在与虚无的深入思索。
惠逆同门复同藪,谋臧不臧视朋友。我兹怦然谋乃心,君已砉然脱诸口。
矮屋炎天不可居,高亭爽气亦元无。小风不被蝉餐却,合有些凉到老夫。
北堂草树发新枝,堂上莱衣献寿卮。愿祝一花添一岁,年年长庆赏花时。
晚田既废麦初耕,冠盖侵星独出城。但见饥寒号岁晚,不闻箫鼓赛秋成。仓无农父千斯庆,税比周人什一轻。抚字从来须守令,莫辜圣世念疲氓。
密下斜飞片片愁,不堪飘泊向西州。思家对雪诚何味,只与群山斗白头。
闭门高卧莫长嗟,水木凝晖属谢家。缑岭参差残晓雪,洛波清浅露晴沙。刘公春尽芜菁色,华廙愁深苜蓿花。月榭知君还怅望,碧霄烟阔雁行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