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舒古君子,送客皆善类。
觞行颇轩渠,一斗辄径醉。
凉颸生白苹,落日照紫翠。
骊驹虽在门,不下儿女泪。
傥复逢湘累,更与问憔悴。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送舒希古》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元干。这首诗词描述了舒希古这位老者的离别场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舒希古
老舒古君子,
送客皆善类。
觞行颇轩渠,
一斗辄径醉。
凉颸生白苹,
落日照紫翠。
骊驹虽在门,
不下儿女泪。
傥复逢湘累,
更与问憔悴。
译文:
年迈的舒希古先生,
送客人的都是善良的人。
在宴会上举杯行令,
一斗酒便醉倒在路旁。
微风吹拂白苹草,
夕阳照耀着翠紫之色。
虽然马车在门前,
儿女们却不流泪。
但愿再次遇到困难,
能与你共同探讨疲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老舒希古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情感表达,表现出作者对舒希古的敬重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老舒古君子",用"君子"一词彰显了舒希古的高尚品质和品行。送别者都是"善类",说明舒希古与善良的人为伍,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接着,诗中描述了送客时的宴会场景。"觞行颇轩渠"描绘了举杯行令的热闹气氛。"一斗辄径醉"则传达了舒希古爱饮酒的特点,也暗示了他年事已高,酒量不再如从前。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诗中出现了"凉颸生白苹"和"落日照紫翠"。凉爽的微风吹拂着白苹草,夕阳的余辉映照着美丽的紫色山川,这些描写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感。
最后两句"骊驹虽在门,不下儿女泪。傥复逢湘累,更与问憔悴",表达了送别者的深情厚意。尽管他的马车停在门前,但他的儿女们却不流泪,这显示了他们的坚强和淡定。然而,诗人希望再次遇到舒希古时,能够与他共同面对困难,分享生活中的疲惫和艰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对老舒希古的尊敬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深情。
直自凤凰城破後,掰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蹄。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1],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2],援玉枹[3]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5];诚既勇兮又以武,
昨闻归旧寺,暂别欲经年。樵客应同步,邻僧定伴禅。后峰秋有雪,远涧夜鸣泉。偶与支公论,人间自共传。
逍遥本意离尘埃,日见愚痴足可哀。唯愿人心齐一等,花香常近慧风开。
残霭动疏林,平畴入远浔。月圆今夕话,风碎隔年心。蹙蹙江湖窄,瞿瞿天地深。偶传消息好,喜慰一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