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宋次道学士赴太平州》

古堤老柳藏春烟,桃花水下清明前。
江南太守见之笑,击鼓插旗催解船。
侍中令德宜有後,学士清才方少年。
文章秀粹得家法,笔画点缀多余妍。
藏书万卷复强记,故事累朝能口传。
来居侍从乃其职,远置州郡谁谓然。
交游一时尽英俊,车马两岸来联翩。
船头朝转暮千里,有酒胡不为留连。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宋次道学士赴太平州》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堤老柳藏春烟,
桃花水下清明前。
江南太守见之笑,
击鼓插旗催解船。

侍中令德宜有后,
学士清才方少年。
文章秀粹得家法,
笔画点缀多余妍。

藏书万卷复强记,
故事累朝能口传。
来居侍从乃其职,
远置州郡谁谓然。

交游一时尽英俊,
车马两岸来联翩。
船头朝转暮千里,
有酒胡不为留连。

中文译文:
古老的堤岸上,老柳树藏着春天的烟雾,
桃花在水下,在清明节前绽放。
江南的太守看到这景象,笑了起来,
击鼓插旗,催促船只启程。

侍中令德宜有后继承,
学士清才正年轻。
文章优美,得家法之精髓,
笔画点缀着多余的妍丽。

藏书万卷,又能牢记其中的故事,
传承了多朝多代的口述传统。
来到这里侍奉官员,正是他的职责,
远离州郡,有谁会说这不好呢?

交游之中,英俊的人物齐聚一堂,
车马在两岸穿梭,热闹非凡。
船头朝着目的地转动,千里之行,
有美酒,何不留连下来享受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宋代次道学士赴太平州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古老的堤岸上的柳树和水下盛开的桃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太守见到这样的景象,感到愉快,催促船只启程。诗人也赞美了学士的才华和清廉,以及他对家族文化的传承。诗中还提到了交游中的英俊人物和热闹的场景,以及船只行驶的情景。最后,诗人以留连美酒的方式表达了对学士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为主线,展现了江南的美景和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对学士的赞美和留恋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欧阳修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

  • 《绍定庚寅纪事》

    风动绿林千里乱,星垂黑气万家灾。可怜堕在如今劫,人祸天刑先后来。

  • 《夏夜用人韵》

    散员居事外,罪籍比刑馀。敢歉山樊热,惟惊岁月除。城楼传漏远,河汉晓星疏。兀坐穷清景,明朝晓看书。

  • 《满江红(雨后携家游西湖,荷花盛开)》

    绀谷浮空,山拥髻、晚来风急。吹骤雨、藕花千柄,艳妆新浥。窥鉴粉光犹有泪,凌波罗袜何曾湿。讶汉宫、朝罢玉皇归,凝情立。尊前恨,歌三叠。身外事,轻飞叶。怅当年空系,誓江孤楫。云色远连平野尽,夕阳偏傍疏林入。看月明、冷浸碧琉璃,君须吸。

  • 《酬陆四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对月寄梁四敬之兼见贻之作》

    东风变蘅薄,时景日妍和。更想千峰夜,浩然幽意多。蕙香袭闲趾,松露泫乔柯。潭影漾霞月,石床封薜萝。夫君非岁时,已负青冥姿。龙虎一门盛,渊云四海推。駸駸步騕褭,婉婉翥长离。悬圃尽琼树,家林轻桂枝。声荣徒外奖,恬淡方自适。逸气凌颢清,仁祠访金碧。芊眠瑶草秀,断续

  • 《应祷诗留天圣观》

    岭外归来者,曾为外计臣。无功能报国,抱疾亦忧民。乞雨祈诸庙,焚香祷众真。精诚达天地,滂霈果均匀。

  • 《扇子诗》

    君子军中万户侯,文章经史总兼收。却将我辈毛锥子,夺取将军丈二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