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孙长倩归辉州》

溪涧得雨潦,奔溢不可航。
江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溪涧之日短,江海之日长。
愿生畜道德,江海以自方。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送孙长倩归辉州》

溪涧得雨潦,奔溢不可航。
江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溪涧之日短,江海之日长。
愿生畜道德,江海以自方。

中文译文:
小溪和山涧得到了大雨的滋润,水流奔腾汹涌,无法驾驶船只通过。
江海汇聚了百川之水,浩瀚无垠,谁能够测量其广阔。
溪涧的存在时间短暂,江海的存在时间漫长。
愿意培养和保护道德的品质,江海会以其自然之道回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界中溪涧和江海的思考和颂扬。诗中通过对溪涧和江海的描绘,展示了它们的不同特点和存在的意义。

首先,诗人描述了溪涧得到雨水的滋润,使得水流汹涌奔腾,无法乘船通过。这里的溪涧可以视为生命中的短暂时光,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但同时也容易让人迷失和无法掌控。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江海,将其比喻为汇聚了众多河流的广阔水域。江海代表着广阔的世界和漫长的历史,无法被人所测量和掌握。它展示了自然的威力和无穷的包容性,体现了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人们能够生活在道德的培养和保护之下,而江海则以其自然之道回报人类。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相互依存的思考,也是对人们行为准则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溪涧和江海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思考。它呼唤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中培养和保护道德品质,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之道。

  •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茅庵》

    缉茅如蜗庐,容膝才一丈。规圆无四隅,空廓含万象。绳床每宴坐,不与物俯仰。惟许岁寒君,虚心环几杖。

  • 《句》

    写处似移墙上影,卷如来寄陇头春。

  • 《奉和李元叔察院秋怀》

    屯云生广泽,白日互亏蔽。如何三秋杪,顾作九暑炽。高风摧薄柳,未觉到兰蕙。幽人感岁徂,节生悲远志。伊予老忧患,感激志鉴寐。起视篱下花,节过真少味。岂无王弘酒,深愧渊明意。未然招隐诗,默契幽林思。瞻彼区中人,清冽成萎悴。安得西山药,飘然以超世。

  • 《初见龟山塔》

    烟里微茫第一山,眼明白塔俯沧湾。尘埃满面三千里,一笑相看似梦间。

  • 《伤歌行四首》

    孟氏至诚通竹笋,姜诗纯孝感渊鱼。古人常欲养志意,君子不唯全发肤。有妹言归奉箕帚,仰谁出力助葭莩。等闲亲鬓贫中白,自悔从来色养疏。

  • 《栾城》

    颓垣破屋古城边,客传萧寒爨不烟。明府牙绯危受杖,栾城风物一凄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