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把号趁朝班,犹著青衫候晓关。
冷甚高僧禅榻畔,清于寒露玉壶间。
文章奇古源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
师友平生能几许,又随征雁看湘鬟。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诗词:《送孙司户秩满东归考试鄂渚二首》
中文译文:
千年把号趁朝班,
犹著青衫候晓关。
冷甚高僧禅榻畔,
清于寒露玉壶间。
文章奇古源西汉,
诗律精深祖后山。
师友平生能几许,
又随征雁看湘鬟。
诗意:
这首诗是送别孙司户东归鄂渚考试的两首诗之一。诗人项安世通过描写不同场景,表达了对孙司户的欣赏和祝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古典的诗意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孙司户的赞赏和送别之情。诗开篇以"千年把号趁朝班",形象地描绘了孙司户奋发向前的姿态,表示他在职位晋升之际要东归鄂渚参加考试。"犹著青衫候晓关"则暗示了孙司户在早晨等待关门开放的场景,展现了他勤勉谨慎的性格。
接下来的两句"冷甚高僧禅榻畔,清于寒露玉壶间",以寥寥数词描写了孙司户在禅院中的冷静和清净。高僧禅榻旁的寒冷和玉壶中的清露,都与孙司户的心境相应,表达了他对学问修养的追求和内心的纯净。
下半首以"文章奇古源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表达了对孙司户在文学才华上的赞扬。他的文章风格源于古人,诗律精深,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展示了他对文学的深入研究和追求。
最后两句"师友平生能几许,又随征雁看湘鬟"则表达了作者和孙司户的师友之情。他们在平生中共同学习、交流,互相鼓励和扶持。"征雁"象征着孙司户的旅程,"湘鬟"则指代孙司户的妻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和孙司户的相伴相随,相互支持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孙司户的敬佩和送别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孙司户的品德和才华。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赞美的送别诗。
电光莫追,石火犹迟。构弗及处,心不可识,智不可知。
古寺孤云际,寒斋落叶中。消愁惟是酒,无奈酒尊空。
越王台下路,搔首叹萍踪。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风。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一样连营火,山同河不同。
楼上鼓,转□□。□□□□□□□。思妇想无肠可断,□□□□□□□。
海近云气昏,禹迹开茫茫。晴要列障逻,什伍屯平冈。顷遭七年旱,骤见九秋黄。腰镰喜复悲,泥水新圃场。县侯初下教,官赋无丰荒。错挥制锦刀,戏作编氓创。身上催租瘢,短褐愁盖藏。谭为五县最,荐飞十剡章。逡巡掌邦计,跬步封侯王。江淮十万师,待饲正颉吭。禾麦今已登,妇子
有牲在绦,从以骍牲。或肆或将,有洁其俎。神嗜饮食,铋铋芬芬。莫腆于诚,神其顾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