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
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
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
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孙状元监丞赴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
虽然受到了君主的特殊命令,但他的出发装束却毫不起眼。
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
他手持着简朴的蓬壶,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路一样;手拄着简陋的藜杖,就像是回到了山间。
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
他踏过嵩岭,前往他的约定之地;离开家乡,穿过竹关。
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从此以后,他的地位将更加崇高而峻峭,成为一位难以企及的高人。
这首诗词传达了送别孙状元监丞前往朝廷任职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孙状元监丞的行装简朴,他带着蓬壶和藜杖,象征着他淡泊名利的品质。他穿越山岭和关口,步入前往朝廷的道路,展示了他在宦途上的坚定决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将身份地位提升,成为高峻的清官,而普通的游客将难以达到他的境界。
这首诗词赋予了平凡物件以象征意义,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孙状元监丞的人生旅程和他追求清廉高洁的品质。它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坚持正道的精神境界,并对高尚的人格追求进行讴歌。整首诗词给人以豁然开朗、清新自然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为官之道和追求。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黄生後来秀,纯茂静者徒。不见动经月,来亦不须臾。人事已好乖,可复自作疏。子虽向人懒,胜处不可孤。迨此田事休,仍当寒雨余。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
大唐开鸿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大殃。和风凝宇宙,遐迩竞呈祥。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用忠良。三五咸一德,昭我皇家唐。
去去西南绿篠湾,折旋遵渚双飞还。轻拳击水纤鳞起,滴沥波明一带间。
列岫峥嵘栋宇连,平栏曲砌俯氓廛。坐谈风月三千里,直傍云烟咫尺天。栗里尚怀陶靖节,竹林还想杜樊川。冷官幸有田园乐,笑谢苏公乞酒钱。
荣辱一时梦,浮生百种心。愚因难化稳,懒为不治深。分退何须卜,贪高每自斟。须君说情话,泽畔保行吟。
寿母开年九十三。佳辰就养大江南。缇屏晃耀新宁国,绣斧斓斑老朴庵。倾玉斝,擘黄柑。两孙垂绶碧于蓝。便当刊颂崆峒顶,留与千年作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