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灵凤质,偶别帝梧飞。
忽忆华林好,还收倦翼归。
绿深宫树合,红薄苑花稀。
重到回翔地,卑栖叹昨非。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送谭供奉》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丹山灵凤质,偶别帝梧飞。
忽忆华林好,还收倦翼归。
绿深宫树合,红薄苑花稀。
重到回翔地,卑栖叹昨非。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谭供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供奉离去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宫廷景观,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自卑情绪。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丹山灵凤质,偶别帝梧飞",以崇高的词藻描绘供奉离去的景象。"丹山"象征着供奉所在的官职山岳,"灵凤质"则形容供奉的品质高尚。"偶别帝梧飞"则表达了供奉离去的突然和意外。接下来的两句"忽忆华林好,还收倦翼归",表达了诗人对华林宫的美好回忆和对供奉归来的期待。
后两句"绿深宫树合,红薄苑花稀",通过描绘宫廷景色,表达了供奉离去后宫廷的变化。"绿深宫树合"暗示着供奉离去后宫廷的苍凉和寂寞,"红薄苑花稀"则暗示着宫廷中花朵的凋零和稀少。最后两句"重到回翔地,卑栖叹昨非",表达了诗人对重新回到故地的期望和对过去的不甘和自卑之情。
整首诗词以别离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宫廷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通过对供奉离去和自己的归属感的思考,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自卑情绪。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精练的意境,展现了强至独特的诗性和感慨之情。
我貌甚癯棘,极爱山林住。才说庐山去,不惮葺芒屦。郁怀得少解,动脚即健步。谁言多岌业,堂堂大驿路。万景山渺莽,旷游惬心慕。荒坊偶小憩,周览入薄暮。西隅壁灰净,半堵若缣素。方此欲题名,已触野僧怒。
旧日爱花心未了。紧消得、花时一笑。几日春寒,连宵雨闷,不道幽欢少。记得去年深院悄。□梁畔,一枝香袅说与西楼,后来明月,莫把菱花照。
我从楚江来,不见闽江大。云山路嶮巘,水石势澎湃。舟行曲屈间,溪面浮百怪。蒿师力推拿,如下吾侬拜。丈人入吾闽,险阻尝一带。风霜经几时,须发乃尔奈。人生驹隙中,网以千世界。纵横斜见林,未改此心在。营营复何求,赫赫祗自卖。如何遗诸缘,直养以无害。秋风着蒲柳,物态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国家元气几如发,章李以来几台察。翻盆窥瓮若不闻,射影含沙但潜发。坦途自诧忘羊肠,坚冰恐已在履霜。熙丰旧人正伺隙,乃尔寂寂无精光。抨弹已上旨宣谕,谏不能行法当去。老乌欲食不再鸣,幸有新来柏台疏。蛰霆忽击聩者惊,不待数月如阳城。中书君已非偃月,何事亦恶伏马鸣。
未到地黄滩,十里先闻声。樯竿已震掉,未敢与渠争。舟人各整篙,有如大敌临。搴篷试一望,溅雪纷淙琤。乃是水磑港,为滩作先鸣。真滩定若何,老夫虚作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