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岸春来罢夕烽,君王奏凯大明宫。
守关岂但勤萧相,分陕犹宜屈召公。
彩绶不妨龙衮贵,绵衣真与故乡同。
政成更上平戎略,归作麒麟第一功。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汤丞相帅会稽》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淮岸春来罢夕烽,
君王奏凯大明宫。
守关岂但勤萧相,
分陕犹宜屈召公。
彩绶不妨龙衮贵,
绵衣真与故乡同。
政成更上平戎略,
归作麒麟第一功。
诗词中的"汤丞相"指的是当时的政治家、将领汤琯,"会稽"是他的节度使职位所在地。该诗以送别汤琯出使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
诗的第一句"淮岸春来罢夕烽"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夕烽是指夜间的战争烽火,暗示战争已经结束,春天的气息充斥着淮河岸边。
第二句"君王奏凯大明宫"中的"君王"指的是宋徽宗,他向大明宫奏凯是指汤琯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功绩彪炳。
接下来的两句"守关岂但勤萧相,分陕犹宜屈召公"表达了对汤琯勤勉履职的赞赏。"守关"指的是汤琯镇守边关的职责,"勤萧相"表示他的勤奋和尽职,"分陕"指汤琯曾分掌陕西的军政大权,"屈召公"则是指他能够屈尊降职,不计较个人地位。
下半首诗中,"彩绶不妨龙衮贵"表达了对汤琯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彩绶"是官员的服饰,"龙衮"则是指贵重的龙袍,这里表示汤琯完全值得得到君王的重用和赏识。
"绵衣真与故乡同"表达了汤琯心系故乡的情感。绵衣代表普通百姓的服饰,这里表示汤琯与百姓心灵相通,不忘初心。
最后两句"政成更上平戎略,归作麒麟第一功"强调了汤琯在平定战乱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政成"指汤琯在政务方面的成就,"平戎略"指他在平定战乱方面的策略和成果,"麒麟第一功"则是对他的最高赞誉,将他比作传说中的神兽麒麟,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送别汤琯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宁静的淮河岸边和君王向他奏凯的场景,表达了对汤琯勤勉尽职、功绩卓著的赞美和祝福,同时寄托了对他未来更大成就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通过对汤琯的品德和成就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整首诗意蕴含深厚,赞美了汤琯的才干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期望。
朔吹扫氛埃,同云暝不开。千山飞乌尽,一水泝舟回。波面散铅汞,林梢已泻瑰。怀人留剡棹,野店且新醅。
廿载金陵九还往,何如三宿在桑间。还家更有江南兴,只取囊诗子细看。
飞鹏尺鷃计穷通,今古幽人一笑中。等是劳生浮大块,谁能诡遇诧良工。书堪引睡聊遮眼,酒可祛愁胜作公。此意平章有同社,绝怜相望马牛风。
篆畦今夜月,出峤二更初。蓐食催鸣确,蒙头静著书。清霜闻吠犬,细火有归渔。一盏解寒酒,风炉著雪蔬。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细丽披金彩,气氲散远馨。泛杯频奉赐,缘解制颓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