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
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
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
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
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
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復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中文译文:
送别陶铣放弃官职南下觐省。明明白白时不爱珍宝,四处游荡。何必要别人知道,只知你不重视五侯之位。在汉水边采摘着兰花,路过荆州时购买着丝绸。在异乡也有归乡的憧憬,回到故乡也没有客人的烦恼。天寒在楚地行进时遇上雨水,月净时走到襄阳的秋天。坐下来思索着人生,令人看见你已经白发苍苍。
诗意:
《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这首诗的主题是去官场的驾车之旅。它通过描述主人公旅途中所遇到的各种风景和物品,全面展示出他游历之所带来的心理变化。而最核心的句子“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表达了陶铣丢掉权利和奢华生活、游历别处的真正愿望。 他追求的不是权利和名誉,而是自由、心灵的安宁、与自然相互沟通的人生体验。
赏析:
《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描绘了一个现代人群普遍追寻的心理困惑:人生意义和价值为何?诗中的陶铣丢弃官位寻求自由和平静的决心,传达着人们对物质奢侈、权力斗争的真正厌倦。唐代的岑参以真诚、深刻的笔触,用自己的眼睛和思想描绘了一个旅行者的生活场景,告诉人们在追求世俗权利的同时,还需要为个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热爱付出努力。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由和心灵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一个执政者对道德和伦理价值的回归和批判。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
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空销闲岁月,不见旧亲知。唯弄扶床女,时时强展眉。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
雨后烟景绿,春水涨桃花。系舟溪上,笋舆十里达平沙。路转峰回胜处,无数青荧玉树,缥缈羽人家。楼观倚空碧,水竹湛清华。纵幽寻,携蜡屐,上苍霞。古仙何在,空馀药灶委岩洼。他日倘然归老,乞取一庵云卧,随分了生涯。底用更辛苦,九转炼黄芽。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