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衣冠近阔疎,同年齿发多衰变。
美人宜在玉笋班,隐吏亦随花雨悬。
有杭一苇逢迎可,每食双鱼甘旨便。
顾瞻周道竟何如,善为身谋吾岂愿。
清庙笙镛济济陈,碧梧鸾鹄深深见。
由来盛事岁月晚,谁到修途肝胆健。
杨花吹水酒摇波,一请加餐再无倦。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同年林多益丞宁海》是宋代陈傅良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与作者同年的朋友林多益官至宁海丞的离别场景,以及作者对友人前途和自身命运的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同里衣冠近阔疏,
同年齿发多衰变。
美人宜在玉笋班,
隐吏亦随花雨悬。
这两句描述了同年的朋友们之间的距离感。他们的衣冠等级逐渐拉开了距离,同年之间的友谊也因为各自的命运逐渐变淡。作者用这种描述,既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伤,也揭示了社会阶层和命运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有杭一苇逢迎可,
每食双鱼甘旨便。
顾瞻周道竟何如,
善为身谋吾岂愿。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祝愿和自身的思考。作者希望友人能够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利于他发展的机遇,像杭州的一根苇子,无论遇到哪个方向的风,都能迎向前方。每次食用双鱼都是美味可口的象征,寓意友人能够得到丰盛的物质回报。然而,作者对自己则表达了对清高修身的追求,不愿意随波逐流。
清庙笙镛济济陈,
碧梧鸾鹄深深见。
由来盛事岁月晚,
谁到修途肝胆健。
这两句描绘了友人离别的场景。清庙中笙镛声声,象征着宴会的热闹喧哗。碧梧上的凤凰和鸾鹄,深深地看着友人离去,寓意着友人将追求更高的官位和成就。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期望,也提醒了友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挑战。
杨花吹水酒摇波,
一请加餐再无倦。
这两句描绘了友人离别后的场景。杨花随风飘落,水面上波浪摇曳,暗示着友人的离去带来的变化和不安。一次又一次的宴会邀请,没有了疲倦和厌倦,表达了友人在新的环境中的热闹和忙碌。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友人离别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祝愿和自身修身齐家治国的追求。通过对衣冠等级、宴会热闹和友人离去后的场景的描绘,传递了对社会阶层和命运变迁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词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友情、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藕叶清香胜花气。
正荒寒似逃空谷,佳人又话离别。风低白草天无际,漠漠平沙如雪。心欲折。看落日飞鸿,一线明还灭。长歌激烈。把湖海襟期,关山风物,取次付弹铗。毛锥子,千古钻研搜*。谁知更比鸠拙。仲宣不作登楼赋,闲杀一天秋色。珊佩*。羡公去鸣驺,醉上长安陌。予怀转结。怕紫塞寒深,
绝顶郁其前,寒崖喷玉泉。亭成山补阙,境胜我搀先。树杪江天接,榕根石磴悬。赏心遂连日,合为智仙传。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飘飘上崇冈,游目眺西山。高山丽晴景,超然神虑闲。群峰竞奔峭,历历纷上干。西连雁门阻,东瞰沧海湾。信哉天地灵,万古开险艰。兴言展良游,缅邈不可扳。但看芙蓉色,隐映青云间。灵踪良可感,览胜自忘还。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