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半空鸣且号,吴天点破吴鸿高。
东溪车马走送客,白露衰兰轻若毛。
客当西归乃东去为何,欲及八月十五夜观洪涛。
洗荡生前邑邑不平气,付与沧海之水随滔滔,却来广陵愿相见,拍手大笑倾新醪。
一饮一石无一钱,莫管寒近脱弊袍。
脱袍准酒不惜醉,天意未必冻我曹。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送通判黄国博入浙》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风半空鸣且号,
吴天点破吴鸿高。
东溪车马走送客,
白露衰兰轻若毛。
这首诗词以送别黄国博通判入浙江为主题。诗人描绘了西风呼啸的景象,象征着黄国博即将离开的悲凉之情。吴天点破吴鸿高,表达了黄国博的才华和志向。
东溪车马走送客,白露衰兰轻若毛,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车马奔走,白露已经降临,兰花凋谢,轻如毛发,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离别的无奈。
客当西归乃东去为何,
欲及八月十五夜观洪涛。
洗荡生前邑邑不平气,
付与沧海之水随滔滔。
诗中提到黄国博要西归,但却东去何处,表达了黄国博对未来的追求和对洪涛壮丽景象的向往。洗荡生前邑邑不平气,付与沧海之水随滔滔,表达了诗人对黄国博的祝福,希望他能洗去尘世的烦恼,随波逐流。
却来广陵愿相见,
拍手大笑倾新醪。
一饮一石无一钱,
莫管寒近脱弊袍。
诗人表达了对黄国博的期望,希望他能回到广陵与诗人再次相见,共同分享欢乐。一饮一石无一钱,莫管寒近脱弊袍,表达了诗人对黄国博的豪情壮志,不计较物质财富的态度。
脱袍准酒不惜醉,
天意未必冻我曹。
诗人表示愿意脱去衣袍,畅饮美酒,不惜醉倒,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天意未必冻我曹,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不畏惧,相信自己的命运不会被寒冷所束缚。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送别场景,表达了对黄国博的祝福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日照孤云作彩霞,帝乡风送去天涯。野人遥望归何处,万里峨嵋便是家。
钟声如一寺,林影望还分。径转塔才见,轩开溪共闻。相过成晚步,分坐见秋云。诗卷娱禅暇,晴窗花气熏。
面瘦颊凸,眉棱眼深。默亡所住,妙在而今。鳞潜寒水,鹤梦月林。应声应色分身也,拍手家家观世音。写出梦中身,你道真不真。槁寒秋在眼,渊默醭生唇。道环谁谓无象,空谷自来有神。父子不传些子妙,白首侬家老斲轮。
信笔挥成五七言,敲门岂复作推门。江河自有长流势,斧凿俱无未没痕。雨带客愁横白帝,风吹闺怨入乌孙。公于乐府有余思,更为杨妃赋所冤。
与君为别几清秋,鸿雁来时辄上楼。今日倚楼无雁过,断肠风水隔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