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卿初命亚三司,朝吏相瞻得老师。
南阙便还新印绶,东舟只载旧书诗。
汉庭饯客无佳句,越水归装有富赀。
回首千年见疏范,共疑今事胜当时。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送王大卿致政归江陵》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九卿初命亚三司,
朝吏相瞻得老师。
南阙便还新印绶,
东舟只载旧书诗。
汉庭饯客无佳句,
越水归装有富赀。
回首千年见疏范,
共疑今事胜当时。
中文译文:
九卿初蒙命令担任副三司,
官场上的同僚们都仰慕你作为老师。
你将在南方的朝廷回复任命,
而东方的船只将携带你的旧书和诗作归家。
在汉朝的殿廷中送别宾客时,没有佳句可言,
而你归途中的行装却显示出财富的积累。
回首看向过去的千年,我们看到了范仲淹的草书,
大家都怀疑现在的事情是否比过去更加出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送别王大卿的作品。王大卿是王安石的学生,初次受命担任副三司之职。诗人表达了对王大卿的赞扬和祝福,他在官场上备受尊敬,被认为是众人的良师益友。
诗中提到了南阙和东舟,分别象征着朝廷和归乡。南阙是指朝廷的殿阁,新印绶代表着新的官职,这意味着王大卿将在朝廷中有更高的职位和责任。而东舟载着旧书和诗作回乡,暗示王大卿重归故里,回到家乡的田园生活。这里展现了诗人对王大卿未来和归家的祝福。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描述了送别宾客时所缺少的佳句,暗示了诗人自己的无奈。然而,王大卿归途中的行装却显示出他的财富积累,这揭示了他在官场上的成就。这种对比也让人们对官场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产生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思。诗人回首千年,看到了范仲淹的草书,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草书被认为是行书的典范。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伟人的景仰和敬意。然而,诗人同时也怀疑现在的事情是否比过去更加出色,这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反思和质疑。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王大卿的送别和祝福,通过对官场和现实生活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和思索。它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表达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临邛久倦客,彭泽赋归来。念我何为者,趣时良殆哉。一身仕东观,三载寄灵台。望见故乡树,频更缇管灰。晓车愁蹇蹇,春耜负莓莓。虚名自缰锁,丰壤成污莱。目想社枌老,心知门柳摧。神阡迷马鬣,柏表被狸灾。一闻里人语,夜静成多怀。他日还燕泣,前忧成误哀。
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见《万花谷》)。
天街欲照珠帘粉。亸辔曾相近。繁花乐事老来慵,对酒尚怜佳景。王孙年少,风流应更,无奈春愁闷。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有人惆怅,何如归好,相见凭君问。
雨气兼香泛芰荷。回舟冒雨懒披蓑。夜阑风静水无波。白酒追欢常恨少,青山入望岂嫌多。人间荣辱尽从他。
江左风流久擅名,成章掷地作金声。清新俟逸俱难及,若比前贤更老成。
尝读李义山《无题》诗,爱其音调清婉,虽极其秾丽,然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客窗风雨,读而悲之,为和五章。一瓣芙蕖是彩舟,棹歌离思两夷犹。风鬟雾鬓遥相忆,月户云窗许暂留。波冷绿尘罗袜晓,恨添红叶翠颦秋。双鸾镜里瑶台雪,任是无情也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