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倦京国,言归岁已冬。
独过伊水渡,犹听洛城锺。
山色经寒绿,云阴入暮重。
腊梅孤馆路,疲马有谁逢。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送王公慥判官》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客倦京国,言归岁已冬。
独过伊水渡,犹听洛城锺。
山色经寒绿,云阴入暮重。
腊梅孤馆路,疲马有谁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欧阳修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王公慥判官的送别之情。诗人自称是久居京城的客人,他已经厌倦了在京城的生活,决定离开。他说话时已是寒冬时节,表示他在离开之际,年岁已近年终。他独自经过伊水渡,仍然能够听到洛阳城的钟声,意味着他还未完全离开京城,仍然沉浸在熟悉的声音和回忆中。山色已经被寒冷的冬季染上一层绿色,云阴愈发加重,暮色渐渐降临。诗人提到腊梅,表示这是冬季的代表花朵,而孤馆路则象征着他离开京城的孤独旅程。他的马已经疲惫不堪,不知道在前方还会遇到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离开京城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长期居住地的厌倦与离别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伊水、洛阳城、山色、云阴和腊梅等,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外在环境相结合,增强了离别的悲凉氛围。他的离开并非欢愉,而是充满了孤独和疲惫。整首诗词以冬季为背景,通过描写寒冷的自然环境和疲惫的马匹,进一步突出诗人的离别之苦和无奈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勾起了读者对离别和远方的思考和回忆。
伊昔升平事,中州见最先。洛花凝晓月,巩树霭寒烟。相业归貂宠,胡尘溺汉天。几多垂白叟,涕泪日潸然。
冲寒到郡待花开,花未开时却遣回。敢意三年容我隐,只如千里访君来。二崤毂击何为者,五老云霾安在哉。更约劖诗猿虎谷,它年重过扫莓苔。
日暮杨花飞乱雪。宝镜慵拈,强整双鸳结。烧罢夜香愁万叠。穿暗避阶前月。凤尾罗衾寒尚怯,却悔当时,容易成分别。闷对枕鸾谁共说。柔情一点蔷薇血。
白发萧萧老空谷,人叹厄穷心自足。东郊晓射堕锦雉,北崦春耕叱黄犊。区区世事何足论,未死断知常闭门。关河好在万里路,理乱不至三家村。夜分灯暗月入户,赋诗肯道儒冠误。饥鹰劲翮高有声,横截陂湖正南去。
斜斜瘦影两三枝,只许寒窗人自知。犹恨嫦娥收不尽,却归羌管曲中吹。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五车书,千石饮,百遍才。新词未到,琼瑰先梦满吾怀。已过西风重九,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