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吴魁君谋叔告赴召二首》

三载天庭出一魁,一魁岂是利名媒。
熙宁如叶庸人耳,南渡惟张君子哉。
胪唱若为调众论,囊封正要看人才。
千年青史芬芳远,过眼浮荣付傥来。

作者介绍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吴魁君谋叔告赴召二首》是宋代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吴魁成为官员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反思了名利的虚幻和历史的变迁。

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诗意如下:

诗词中的句子“三载天庭出一魁,一魁岂是利名媒。”表达了吴魁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的才能和品德,他的出现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地位。

句子“熙宁如叶庸人耳,南渡惟张君子哉。”指的是诗词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熙宁指的是宋徽宗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庸碌而平凡,但在这个时代中,像张君这样的人物仍然能够脱颖而出。

句子“胪唱若为调众论,囊封正要看人才。”表达了在官场上,人们对于官职的评价应该以个人的才能为依据,而不是只看重其虚有的名利。

句子“千年青史芬芳远,过眼浮荣付傥来。”则反思了名利的虚幻和历史的变迁。千年之后,人们只会记得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而那些过眼即逝的浮荣将会逐渐淡忘。

这首诗词通过对吴魁的送行赞美,寄托了对真正有才德的人的敬佩和祝福,并对那些追逐虚浮名利的人进行了反思和警示。同时,诗词也强调了历史的长远和名利的短暂,呼唤人们要以真才实学来评判和追求真正的价值。

  •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楼》

    百尺江上起,东风吹酒香。行人落帆上,远树涵残阳。凝睇复凝睇,一觞还一觞。须知凭栏客,不醉难为肠。

  • 《送李逢原》

    祢衡负其才,沉没鹦鹉洲。李白负其才,飘落沧江头。後亦多效此,才薄空羁囚。文章本济时,反不能自周。吾尝戒吾曹,慎勿异尔流。臧仓毁孟轲,桓魋迫圣丘。虽云推之天,未免皇皇求。吾今重子学,无力荐公侯。行当思吾言,非教子佞柔。

  • 《点绛唇 寄李辅之》

    生死论交,有情何似无情好。满前花草。更觉今年老。塞上春迟,湖上春风早。东州道。几时飞到。烂醉红云岛。

  • 《题赵表之李伯时画捉马图诗二首》

    中原无事不粟马,散牧春皋荐草中。何必西来三万里,龙媒二骏是追风。

  • 《一片子》

    柳色青山映,梨花雪鸟藏。绿窗桃李下,闲坐叹春芳。

  •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

    莫笑衰颓七十翁,老来柔外尚刚中。评诗青眼时虽白,借酒苍颜也自红。轻薄交游翻手雨,艰难仕宦打头风。休官至此六逢闰,能忍穷人不送穷。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