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向综国傅通判桂州》

通籍三公后,监州五岭深。
欲知明主意,将慰远人心。
岁计多藏药,舟行不废琴。
归书清白最,宁问橐中金。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送向综国傅通判桂州》是一首宋代范仲淹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通籍三公后,监州五岭深。
欲知明主意,将慰远人心。
岁计多藏药,舟行不废琴。
归书清白最,宁问橐中金。

诗意:
这首诗词是范仲淹送别傅通判前往桂州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傅通判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探讨了明主的治国之道以及如何安抚远离家乡的人们的心情。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通籍三公后,监州五岭深”描绘了傅通判离开京城,前往桂州的情景。通过使用“通籍三公”和“监州五岭深”这样的词语,范仲淹展示了傅通判的高官身份和远离家乡的艰辛之旅。

接下来的两句“欲知明主意,将慰远人心”表达了范仲淹对明主治国方略的思考,并希望傅通判能够在桂州安抚当地人民的心情。这里的“明主意”指的是明君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诗的后半部分“岁计多藏药,舟行不废琴。归书清白最,宁问橐中金”则表达了范仲淹对傅通判的期望和嘱托。他希望傅通判能够妥善处理桂州的岁计(指农业生产和税收),并保持身体健康(藏药),在旅途中不忘音乐的陶冶(舟行不废琴)。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傅通判的廉洁和清白,暗示他不应该追求权力和财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范仲淹对傅通判的关心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明主治国之道的思考和对官员廉洁自律的要求。

  • 《上陆盐生辰五首》

    高议曾匡马上翁,声名凛凛尉佗宫。谁知千载经行地,犹有云来绍祖风。

  • 《凿流塘二首》

    门前凿三塘,流水常不息。逝者诚如斯,间断伊谁忒。

  • 《挽武宣教彻二首》

    书来撩我重思君,情比雝雝雁叫群。词赋一时高李杜,弟兄今日扫机云。未还金马日边诏,去作玉楼天上文。千里莫能亲视窆,篇诗寄挽亦徒云。

  • 《示张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 《庵中晚思》

    小庵摩腹独彷徉,俗事纷纷有底忙?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经纶正复惭伊传,杂驳犹能陋汉唐。卷尽残书窗已晚,笑呼童子换炉香。

  • 《九日次周义山》

    杜陵清瘦不禁寒,白发萧萧强笑欢。阶下决明难独立,庭前甘菊好谁看。一钱留得囊羞涩,九日沽来酒带酸。却忆大明朝谒罢,紫萸擎出赐千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