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予抱区区,畴昔同里闬。
过从三十年,知心不知面。
零落忽重逢,家亡市朝变。
惸惸蹈海馀,踽踽南冠殿。
剧谈泥涂际,握手鞍马倦。
依依斯文意,苦恨十年晚。
鲁仲偶不逢,随世本非愿。
灵胥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及兹万里别,一夕肠百转。
余生谅须臾,孤感横九县。
庶几太尉事,万一中丞传。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行中斋三首》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嗟我抱着区区之心,曾经同在一个里闾。
经过三十年的岁月,知心却不知面。
零落的身世忽然重逢,家国已亡,朝政已变。
我孤独地踏着海的余波,独自行走在南冠殿。
与人剧谈时,心情如泥涂际,握手时,鞍马已感到疲倦。
依依的情意,苦恨着十年的晚来。
鲁仲偶然不相逢,随世间的变迁本非愿望。
我的眼睛未能看到灵胥的目标,但我仍然渴望去见到。
如今我们万里相隔,一夜之间,我的心思百转。
我余生的时间可能只是短暂的瞬间,但我感受到了孤独横亘于九个县。
或许我将成为太尉,或许我将成为中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文天祥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的"区区之心"和"同里闬"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思念之情,虽然时光已过三十年,但知心却不知面,这种无法相见的遗憾和失落在诗中表露无遗。诗中的"零落忽重逢"和"家亡市朝变"则揭示了作者对家国变故的痛苦和无奈。作者孤独地踏着海的余波,行走在南冠殿,表达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孤独。诗中的"剧谈泥涂际,握手鞍马倦"表达了作者在世事变迁中的疲惫和无奈。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渴望,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家国和理想的思考和追求。同时,诗中的孤独和无奈也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执着。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文天祥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紫禁风光早,深仁夺化工。试看澄碧殿,池冻已全融。
生来葬鱼腹,死后触龙鳞。
念子经年别,书尝寄驿筒。每思谈笑隔,或假梦魂通。师范新芹泮,骚情转蕙风。拿舟访秦洞,桃雨一川红。
我从外朝来,嶮峭相连接。巉绝不可上,孰与西八叠。车匪毛羽去,我岂猿猱捷。一步九顿仆,陟起正岌页。飞萝攀恐断,狠石高更蹑。时方积雨后,没骭泥涉涉。客居惯泽国,未到意先慑。呀如敌场赴,隶卒不敢怯。及此问次舍,犹觉口嚅嗫。剪烛未渠寝,尚恐梦惊魇。
有兴来登最上山,真风长在可跻攀。世间浊质能相信,云外清游岂肯闲。怪石欲飞明落落,惊湍直下响潺潺。寻常众目应难见,云拥真人暗往还。
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那回临别两魂销,恨迢迢,双桨春风打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