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识度推明哲,风猷蔼缙绅。
何言止中寿,遂不秉洪钧。
翰墨时争宝,词章晚愈新。
哭哀文伯母,悲感路傍人。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识度推明哲,风猷蔼缙绅。
何言止中寿,遂不秉洪钧。
翰墨时争宝,词章晚愈新。
哭哀文伯母,悲感路傍人。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悼念宋宣献公的母亲而写的。诗中表达了对宋宣献公的赞美和悼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风云和文学创作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宋宣献公的敬佩和悼念之情。首句“识度推明哲,风猷蔼缙绅”赞美了宋宣献公的才智和品德,将他比作明君。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宋宣献公过早离世的惋惜之情:“何言止中寿,遂不秉洪钧”,表示对他未能长寿和发挥更大作用的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翰墨时争宝,词章晚愈新”则表达了对宋宣献公文学才华的赞赏。这里的“翰墨”指的是文学创作,诗人认为宋宣献公的作品在当时已经是宝贵的财富,而他的词章更是超越了前人,愈加出色。

最后两句“哭哀文伯母,悲感路傍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宋宣献公母亲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路人对宋宣献公的悼念之情。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宋宣献公的敬佩、悼念以及对时代和文学的思考。

  • 《答江似孙谢遗锦衾(叠用寒字)》

    故衾何意托交欢,得共高人寤寐宽。不分秋风破茅屋,从教夜雪满长安。空床独枕琴三尺,远札相遗绮一端。早晚平津谁与报,布衣思庇九州寒。

  • 《村居初夏》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紵葛亦新裁。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

  • 《病起读书台小坐》

    病起怯登台,伤春独坐来。鸟鸣移白昼,花落点苍苔。尽日重门掩,焚香一卷开。知无奇字问,不是草《玄》才。

  • 《忆西湖》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 《宿石门山居》

    窗灯欲灭夜愁生,萤火飞来促织鸣。宿客几回眠又起,一溪秋水枕边声。

  • 《临安道中见壁间书字云田左行者为四川驿路》

    只道成都路八千,谁知从此便西川。行人一见成深省,大道多歧稳著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