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策穷乡满鬓丝,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亦见东风使我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送彦珍》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挟策穷乡满鬓丝,
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
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
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
亦见东风使我知。
中文译文:
携带官方文书,我穷困的家乡已满是白发,
荒凉的田地从未有过丰收的希望。
我未曾应聘到贵地的谷口,却终生隐藏于此,
正是因为我适合被全国所推崇的菑川(地名)。
握手时,百种忧愁都成了往事,
回到家中时,一笑间即是芳华时刻。
柘山(地名)定会开放出美丽的辛夷花,
也正如我看到东风吹来的消息所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彦珍的送别诗。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境遇和对彦珍的祝福。
诗中描绘了王安石身处困境的景象,他携带着官方文书,满头白发,家乡的田地荒凉,久未有收获的希望。他没有得到谷口(指高官显贵的地位),却宁愿隐藏于此。这里的菑川是指一个贵地,他认为自己适合被全国所推崇。王安石通过这种写实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现实的反思。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折明朗。握手之际,过去的忧愁已成往事,回到家中时,一笑间即是芳华时刻。这里的柘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辛夷花象征着美好和繁荣,王安石预言了柘山将会开放出美丽的辛夷花。他同时表示,他从东方的风中获得了一些消息,使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王安石个人经历的描写,展示了他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思考,并表达了对彦珍的祝愿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郑谷题诗处,荒凉不复知。使群来问日,景物欲归时。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
明月妙高台,盘涡月照开。琳宫龙久住,珠树鹤能来。云雾空中绕,帆樯槛外回。无言卷石小,江左拟蓬莱。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溪堂欢燕。惯捧玻璃盏。今日祖西城,更忍把、一杯重劝。别离情味,自古不堪秋。催泪雨,湿西风,肠共危弦断。夕阳去路,五马旌旗乱。便是古都春,应醉恋、曲江池馆。须知别后,叠翠汶上楼阁倚阑情,青嶂晚,碧云深,日近长安远。
夹河为郡不如古,江北江南作冗官。须记长传一经训,虽贫莫改饮瓢欢。历阳况与吾庐近,春谷休言问膳难。此日停舟聊举酌,明当水驿自加餐。
世间尤物美恶并,江乡未用夸吴羹。清宫洞房寒热媒,深山大泽龙蛇生。胡夷信美胎杀气,不奈吴儿苦知味。杨花欲动荻芽肥,污手死心摇食指。食鱼要是□黄粱,古来不必须河鲂。君看嗔腹似浑脱,宁肯滑甘随芥姜。先生法语峻立壁,讥评不使一钱直。膨享从此迹如扫,坐令梅老诗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