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崖中断一溪来,迤逦人家向水开。
尽日烟云迎旆去,满泷铙吹引船回。
虚斋昼梦鸣禽下,别坞春游画角催。
莫怪杜郎题处少,更留佳致待清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送杨殿丞通判睦州》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苍崖中断一条溪流来,
蜿蜒曲折的人家向水边延展。
整日间烟云迎送往来的旗帜,
满溪水波中铜铃声吹引行船回返。
空草庐中,白天昼间的梦里鸣禽下来,
离别的山坞中,春游的画角催促着。
不要怪罪杜郎的诗文题记较少,
更多的佳作留待清才的驾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蔡襄送别杨殿丞通判去睦州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行动,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杨殿丞的美好祝愿。诗中的山水景色和船行水波都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而离别和相聚则是人生中必然的经历。蔡襄表达了自己对杨殿丞的赞扬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创作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清才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人物行动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象征手法,表达了离别和相聚的情感。苍崖中断的溪流和迂回曲折的人家向水边延展的描绘,营造了一幅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烟云迎送的旗帜和满溪水波中铜铃声吹引行船回返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离别和相聚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变幻和流转。
诗中的虚斋昼梦、别坞春游的描写,通过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感染力。蔡襄对杜郎题记少的自省,表达了自己对自身创作的谦逊和对清才的崇敬。整首诗以离别和相聚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行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离别和相聚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才华的自信。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蔡襄细腻的情感和对离别与相聚的思考。同时,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运用,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感染力,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连旬梅雨暗人家,甚阻支筇一径斜。待得晴明荫新绿,追凉风帽侧乌纱。
鹿群上遥岑,云影抵苍壁。无客来敲门,倚松读周易。
抱膝长吟更短歌,百年身世易蹉跎。事逢如意从来少,诗不惊人空自多。暖日烘时花著子,东风吹后草成莎。看渠天道无私覆,寒谷阳春有脚么。
少狂蕴奇志,探索删画前。安能一措辞,何止三绝编。俚音和薰风,短梦游钧天。竟无鱼水分,姑了萤雪缘。北扉失脚堕,南窗抱膝眠。宁为英雄笑,不受儿女怜。徐侯金闺彦,岁晚铁砚穿。掊击群疑亡,发药沉疴痊。鲸浪怒喷薄,蚁封妙回旋。精博昔骑省,奇逸今师川。望古多慷慨,感时
处处梨花发,看看燕子归。园思前法部,泪湿旧宫妃。月白秋千地,风吹蛱蝶衣。强倾寒食酒,渐老觉欢微。
欹枕卧明月,西风拂帐尘。病因贫作崇,閒与懒为邻。意少吟难足,愁多梦不真。数声窗外竹,恼杀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