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尘沙耳里土,千峰万峰不肯住。
落花流水太茫茫,剔起眉毛何处去。
《颂一百则》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重显。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眼里尘沙耳里土,
千峰万峰不肯住。
落花流水太茫茫,
剔起眉毛何处去。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意象描绘了眼中尘沙、耳中土、千峰万峰的景象,以及落花流水的无边茫茫。通过这些描绘,作者表达了对世界万物流转不息的感叹和无常的思考。
赏析:
《颂一百则》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大自然中的景象,展现了释重显对世界万物无常变化的深刻触动。这首诗的第一句"眼里尘沙耳里土"描绘了作者所见所闻中的尘埃与泥土,暗示着尘世的纷扰和俗事的繁杂。接着,"千峰万峰不肯住"表达了山峰不停地变幻和流转的意象,凸显了世界万物的无常性。而"落花流水太茫茫"则进一步强调了无常的主题,花落水流,皆是短暂而流转的存在。最后一句"剔起眉毛何处去"则带有一定的哲思色彩,探讨了人生的归宿和一切事物的终极去向。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以意象的碎片式呈现,将作者对世界变幻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传达给读者。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因为一切都在不停地流转,无法固守。同时,它也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和世界本质的深思,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无常的哲学问题。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变幻无常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它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审美和智慧。
瘦马孤征雪满衣,山长谁不念庭闱。灯寒竹屋无人共,月到梅花有梦归。抵掌相逢连夕语,转头顿党十年非。武夷人老君行矣,莫待墨池春浪肥。
董卓犹知用荀爽,蔡京也解召杨时。善人寿命如松柏,自有神明好护持。
寒梦去易回,归心动复止。天涯一逆旅,身傍五穷鬼。渺渺三山云,浩浩九江水。幽窗风雨夜,此情竟谁委。
群山皆玉立,中有一峰危。天近秋云薄,松深夜月迟。洞因寻药入,席为听泉移。此趣无人会,临风酒一卮。
厄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恠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曾闻玉井金河在,会见蓬莱十丈花。
(我行自东,不遑居也。)我行自东,山海其空,旅棘有丛;我行自西,垒与云齐,雨雪凄凄;我行自南,烈火满林,日中无禽,雾雨淫淫;我行自北,烛龙寡色,何枉不直。我忧京京,何道不行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