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懿上人持钵潜川》

坐觉青山忽上心,着鞭来欲故人寻。
万松未放孤云过,一饭共听幽鸟鸣。
莫厌崎岖穷野径,须怜料峭结春阴。
潜川耆旧如相问,千晨长同月一襟。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懿上人持钵潜川》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山坐觉忽然在心头,
挥动马鞭,来送别故人。
万株松树还未散放,
一同用餐,聆听幽鸟鸣叫。
不要厌弃崎岖的野径,
应当怜悯这春天的寒气。
潜川的岁月久远如旧,
千个早晨,与你同享一片月色。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重。诗人在青山中静坐时突然感到离别之情涌上心头,于是挥动马鞭来送别故人。诗人与故人共进一餐,共同聆听着幽静的山谷中鸟儿的鸣叫声。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厌弃崎岖的野径,应当怜悯春天的寒气,体察自然的变化。潜川的岁月久远如旧,诗人希望与故人共度千个早晨,共享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离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青山、松树、野径等自然景物,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禅意的氛围。诗中的离别情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和无奈,而对友谊的珍重之情更是使人动容。诗人通过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思考。

诗中的"万松未放孤云过",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时节松树还没有散放的景象,凸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一饭共听幽鸟鸣"则表达了与故人共享宁静自然的美好时刻,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和美好回忆的向往。

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它通过自然景物和离别情感的描绘,引起读者对友谊、自然和光阴流逝的思考,唤起人们对珍惜当下、珍视友谊的共鸣。

  • 《梦断》

    梦断灯残闻雁声,揽衣起坐待天明。街头浊酒不堪醉,窗外疏梅空复情。人欲见挤真砭石,身宁轻用作投琼。南湖可引春畴美,只合躬耕毕此生。

  • 《驿壁偶题》

    去去投山驿,悠悠解橐装。斜阳穿破厩,落叶满空廊。舞简村巫醉,涂朱野女妆。近行吾亦倦,假寝据胡床。

  • 《和良老寄别韵》

    紫箨从师住,山幽水亦深。方将偿素约,一到洗尘心,别去遽如许,愁来且至今。何时能见过,容我听潮音。

  • 《用黄子益韵二首》

    青衫日日困尘沙,安用浮名与世夸。已过半生真似梦,未荒三径且还家。恨无沈水纡香穗,喜有寒泉瀹茗花。袖却西归遮日手,园林幽处看桑麻。

  • 《郸州道中早行》

    疏帘不下纵荷香,梦破纱厨月满廊。笑尽一杯鞭马走,恍疑山色是家乡。

  • 《诗送读易堂张碧窗之扬》

    占得资身话柄高,六鳌岛上足逍遥。南风又送飞霞佩,北道相期明月桥。要坐虎皮专说易,肯携凤侣共吹箫。此行直上青霄去,不比闲缠鹤背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